俄乌战争半周年|英专家解释:战争将走向何方 普京到底想要什么
俄乌战争爆发6个月,至今未有止息迹象。西方世界对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发动这场战争的动机,西方至今仍存在广泛意见分歧。
著名英国记者,肖特(Philip Short)在英国《卫报》撰文指出,人们需要弄懂普京决定入侵乌克兰的原因及想实现的目标,才可以确定战争的胜负及可能的结局。
肖特在文在指出,所有战争都一样,冲突将在某个时间点结束。地理现实注定乌克兰和俄罗斯要成为邻居,这一点不会改变。他们终将不得不找到权宜的妥协,恢复和平生活。这也适用于欧洲和俄罗斯,尽管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复修受损的关系。
既然如此,为什么普京甘愿冒风险,投入如此多资源开战?起初有人说他精神错乱,英国国防大臣华礼仕(Ben Wallace)就说他是个“疯子”。普京坐在一张6公尺长桌子的一端向另一端的国防首长们讲话,但随后不久,同一批官员又坐在他身边。
长桌子是一种戏剧性的演出,这是普京版尼克逊的“疯子理论”,目的是要让对手认为他不理性,可以让一切都成为可能,包括发动核战争。
西方官员会称,普亭对俄罗斯旁边出现民主的乌克兰感到恐惧,因为这会让俄罗斯人见识到他们也可以过着不同的生活,威胁到普京的权力基础。表面上看这是合理的,普京确实对2003年起在前苏联集团国家出现一系列“颜色革命”感到厌恶。
但乌克兰被作为典范的吸引力有限,乌克兰贪腐严重,法治差劣,亿万富豪寡头有着不成比例的权力。若情况真的有所改变,俄罗斯知识分子可能会注意到,但习惯接受俄罗斯国家宣传的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会在乎。
普京的真正目的
西方也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直截了当地描绘成帝国主义的土地掠夺,普京曾自比彼得大帝,被认为他是想恢复俄罗斯帝国,又或是苏联。有人认为乌克兰只是第一步,一位前瑞典部长曾说过,几年后如果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遭入侵,他不会感到惊讶。
普京曾将苏联的解体称为“20 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但他也说过“任何想看到苏联被重建的人都没有大脑。”撇开俄罗斯军队很难在乌克兰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功这一事实不谈,对波罗的海国家或波兰发动攻击,将会让俄罗斯与北约发生直接冲突,这是莫斯科和西方最不希望发生的。
肖特认为,普京入侵乌克兰是出于其他考量。早在普京上台前,他便一直关注乌克兰,在1994年他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时,曾对克里米亚被纳入乌克兰表达愤慨。他告诉一名法国外交官:“是俄罗斯从土耳其人手里赢得克里米亚。”俄罗斯在18世纪击败鄂图曼帝国。
但2008年北约峰会有人提及乌克兰应该成为北约成员,令普京态度丕变。
时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伯恩斯(Bill Burns)当年发电报给白宫,称乌克兰加入北约会是俄罗斯最大的一条红线,即使普京的批评者,也认为这是对俄罗斯利益的直接挑战,俄罗斯必定有所回应。后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无视伯恩斯警告,而普京确实作出了回应:在2014年并吞克里米亚,然后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Donbas)煽动分离分子叛乱,并在今年2月挥军入侵乌克兰。
北约扩大只是冰山一角。在普京掌权的20年,也累积许多对西方的不满。他本曾让西方领袖留下不错印象,在911事件后俄罗斯支持美国反恐,但今天却渐渐变成一个无情的对手,深信美国及其盟国将会屈服。
西方政客认为这是偏执狂,但关键不在于西方的意图,而是克里姆林宫如何解读。普京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基辅政权中立,更重要的是要表明北约无力阻止他。
肖特指出,莫斯科不必取得很大进展,普京便能宣告胜利,他只要控制整个顿巴斯和通往克里米亚的桥梁就足够了。他当然希望要更多,如占领敖德萨(Odesa)和黑海沿岸,这会让乌克兰沦为附庸国。但即使没那么大的斩获,也将显示美国力量的局限性。
萧特指出,乌克兰战争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当俄罗斯在欧洲挑战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时,中国也正在亚洲挑战这一秩序。地缘政治转型已经开始,其结果可能几十年内都不会完全显现。但过去30年统治世界的冷战后秩序正在终结,从它的消亡开始,新的权力平衡将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