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将成为战后第二位举行国葬的平民 日本国葬是什么|新闻教室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日本政府宣布,将预定9月27日在日本武道馆为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国葬是国家仪式的一种,代表国家对逝者的高度尊崇。日本国葬自明治时代确立,但在战后数量大幅减少。非皇室成员举行国葬的至今仅前首相吉田茂一位,安倍将会是第二位。

日本的国葬

日本古来天皇驾崩时,均会举行大丧,但正式的国葬自明治时代才确立,把大丧纳入国葬之列。根据当年的国葬令,除了天皇、皇太后、皇后等王室成员外,在国家建立丰功伟业者,在天皇特旨下都可享有国葬礼遇。因此在战前,日本首相、左大臣(类似丞相)、元帅等逝世后都会举行国葬,例如伊藤博文、东郷平八郎、山本五十六等。

但在战后,由于旧日本国宪法失效,相关的国葬令亦遭取消。在皇室典范的规定下,仅余天皇驾崩才能举行大丧。因此在昭和天皇1989年驾崩后,日本举行大丧,亦即国葬。

图为7月12日,装着灵柩的灵车离开寺庙,驶往东京政府区绕行后,将把骨灰送回家乡。(AP)

除天皇外的两次国葬

不过除了昭和天皇外,战后日本亦举行了两次的国葬。第一次是昭和天皇的母亲,贞明皇后。贞明皇后在1951年逝世,皇室决定举行大丧。虽然名义上并不称为国葬,但规模与仪式已等同国葬。

第二次的国葬在1967年举行,前首相吉田茂逝世后,举行国葬。吉田茂领导日本走出战后困境,确立发展方向,为日后日本创造战后经济奇迹奠下基础。而他即使退任首相后,仍影响着日本政界发展,因此在死后,获得了国葬的礼遇。

次国葬仪式

1975年前首相佐藤荣作逝世,日本为其举行国民葬的仪式。与全由国家负责的国葬不同,国民葬仅由国家支付一部分葬费,再由政府及政党等团体支付余下费用。而这亦是日本战后唯一一次的国民葬。

此后,历任首相逝世后举行的均是以“合同葬”的形式举行。所谓合同葬同样是次于国葬的仪式,由内阁、国会或所属党派,遗族等共同举行,费用不牵涉国家公帑,这亦成为了历任首相逝世时普遍举行的葬礼仪式。除部分例外,如因洛克希德事件被捕而退党的前首相田中角荣。

图为7月14日,首相岸田文雄举行的记者会。日本政府在20日决定为安倍举行国葬。(AP)

安倍晋三的国葬

因此国葬举行或否,除了是国家对其肯定的功劳以外,还有是国家是否需要出资的分别。2020年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逝世,受新冠疫情影响葬礼仪式缩少,但仍被指需花费1.9亿日圆(约1300万港元),当中涉及巨额纳税人金钱,引起议论。

日本政府决定为安倍举行国葬,意味日本政府需花大量金钱,有反对者认为安倍任内发生多次争议事件,包括森友校园、赏樱会等的丑闻,不值得安排国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