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路漫漫】叙国拨开战云不见青天 万亿美元重建基金何处寻?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叙利亚内战六周年系列】叙利亚内战踏入第七个年头,总统巴沙尔率领的军队过去一年占尽上风,大有笑到最后之势。但巴沙尔在战争中依赖盟友俄罗斯及伊朗的帮助才迎来翻盘之机,以后或许要成为他国操纵的棋子。此外,结束战争后叙利亚面估计需要高达1万亿美元资金来重建国家,钱从何来仍属未知数,叙利亚的前途未见曙光。

叙利亚内战对基建做成极大破坏,有研究指重建所需资金达1万亿美元。(Getty Images)

和平或有希望,可是战争的巨大代价已无法弥补。连年战火令叙利亚最少120万个家园,近4,000间学校遭破坏,截至去年底,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达40万,全国逾2200万人口中大半流离失所,大部份基建都已摧毁。就算和谈最终成功,所需的重建资金亦属天文数字,有研究更指叙利亚经济需要1万亿美元,及最少10年时间才能回复到战前水平。

俄罗斯和伊朗是巴沙尔在内战中最大的两个支持者,但巨额财政支援已对两国构成压力。图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

巴沙尔两大盟友囊中羞涩

问题是巴沙尔在内战中最大的两个支持者,俄罗斯和伊朗的经济并非特别强大,各有其难处。俄罗斯15个月来的空袭,每天耗费国库约400万美元,对俄罗斯近年因油气价格低迷而变得疲弱的经济构成很大负担。另外,俄罗斯除了在军事上协助巴沙尔政府外,普京还以低于市价20%的价钱,向有粮食危机的叙国售卖100万吨小麦。即使俄罗斯去年小麦丰收,但此举仍是一桩慷慨之举。

至于作为巴沙尔政府长期盟友的伊朗,在战争中亦向叙利亚提供巨额财政支援。在六年间,德黑兰政府估计向叙利亚政府,延长了共约60亿至100亿美元(约468亿至780亿港元)贷款的还款期,好让巴沙尔能支付公务员的薪金,在维持政府运作之余,又能令政府军能够继续作战,推动伊朗在区内的政治目的。但其实伊朗本身的经济已不算健康,其过分依赖石油出口的经济,急需变得更多元化,国内基建亦急需资金支援,无法旷日长久支援叙利亚的庞大重建工程。

欧盟近年被难民潮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只可对叙利亚政府妥协。(Getty Images)

欧盟为自救被迫施援

当俄罗斯及伊朗这两名国际友人,都对叙利亚的重建工作有心无力,巴沙尔唯有寄望更远方的支援,其中一个潜在目标,竟是现在自顾不暇的欧盟。内战爆发后,欧盟站在反抗军一方,但在难民潮爆发后,欧盟已将处理叙利亚问题的重点,由推翻巴沙尔政府转移到堵截更多难民入境。英国《泰晤士报》去年12月报道,欧盟官员已不再坚持要巴沙尔下台,只要叙国政府能让反抗军在叙利亚部分地区保留权力作交换条件即可。欧盟亦表示在叙利亚有可靠的权力移交时,能向重建工作提供金钱援助。

欧盟是全世界最大的援助捐赠者,他们亦深知俄罗斯不能独力支撑叙利亚的重建工作,并视这为对俄的谈判筹码。一名法国外交官去年底向路透社表示,“欧盟和法国不会为俄罗斯付款,我们不可能援助巴沙尔管治下的政府,这是我们对俄罗斯少有的施压工具”。

在欧盟眼中,俄罗斯经济不景气是普京最大的弱点之一。问题是,欧盟以支援重建逼迫俄罗斯作外交退让的算盘亦不容易打响。俄罗斯已表明无意独自接管一个破烂不堪的国家。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俄外交部副部长保丹诺夫(Mikhail Bogdanov)上月中与欧盟多国驻俄大使会面时,一边强调重建即将成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最重要议题,一边指出重建需要耗资数百亿计美元资金,但不要指望从俄罗斯身上得到任何东西。

一位欧盟外交官形容,“他们(俄罗斯)出兵,搞乱一切,破坏所有东西后,希望所有人都为后果付出”。这番话对俄罗斯未必公允,毕竟真要追究叙利亚陷入当下乱局的因由,欧美自身难辞其咎,俄军多少起到了终结乱局的作用。不过,“希望所有人都为后果付出”确实一语中的,点明了欧盟处境。叙利亚是欧洲难民问题一大根源,协助叙利亚人重建家园,是解决欧洲难民问题的治本之方,而当俄罗斯成为解决内战题的主导者,美国新登场的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大旗拒伸援手,欧盟纵不情愿,恐怕难以推掉为俄罗斯擡轿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