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古尔纳年少逃难10多年后才返乡 作品贯彻难民主题

撰文: 成依华
出版:更新: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7日揭盅,由坦桑尼亚小说家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夺下桂冠。这位72岁作家的多部作品都以难民作为主题,原因与他的人生经历大有关系,他在60年代年轻时便因国家动荡而逃难至英国,至80年代才能返乡,他虽与家人重聚,惜父亲在不久后离世。

图为古尔纳在英国肯特大学任教时的图片,目前他已经退休(肯特大学网站)

古尔纳1948年生于桑给巴尔(Zanzibar),这个位于非洲东岸的岛屿当时还未属於坦桑尼亚,而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至1963年12月,桑给巴尔成功脱离英国,但之后经历政治动荡,在总统卡鲁姆(Abeid Karume)掌权之下,阿拉伯裔公民受到迫害,甚至发生大屠杀。

古尔纳属于受迫害的族群,结果他60年代尾在学校毕业后,就被迫离乡别井逃难至英国,与家人分开。直至1984年后,他才有机会回国,让他可以与父亲团聚,只是在不久后,父亲魂归天国。

▼想知道古尔纳发表过哪些小说?请点击放大观看:

+2

古尔纳60年代尾到达英国后,成为学生再次学习,之后从事教学工作,成为英国肯特大学的英语及后殖民年代文学教授,至近期退休。他又有出版小说,目前已创作10部小说与一些短篇故事。

古尔纳的母语是史瓦希利语(Swahili),但他会以英文写作,难民主题更是贯穿他的作品。虽然他是在流亡时写作,但多部小说都以故土为背景,其中第二部作品《朝圣之路》(暂译,Pilgrims Way,1988年),小说内逃到英国的男主角,便是带着逃亡坦桑尼亚政治动荡的创伤记忆,之后在英国新家园又面对种族问题。

在1996年出版的《欣赏寂静》(暂译,Admiring Silence),古尔纳创作的故事则是讲述一名年轻男子从桑给巴尔岛远赴英国的故事,他在英国结婚并成为一位老师,时隔20年后才重返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