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缺点多多 还有什么能量度国民生活质素?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由于GDP在量度国民生活质素时面对的各种缺点,不同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乃至国家政府都尝试找出GDP以外的量度方法。但是换上另一种数据,真能够带来改变?
撰文:俞宝生

在陷入大萧条的1930年代,芝加哥一间汤店外大排长龙。(Getty Images)

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喜马拉雅山区小国不丹虽然缺乏现代化设施,但其淳朴民风加上空灵的宗教氛围,令不丹经常被称为世上最幸福的国家,不丹法典有云:“政府若不能为人民创造幸福,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不丹国王辛格在1972年宣布使用“国民幸福总值”,而非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不丹的国民生活水平,似乎更代表了不丹对于“幸福”而非物质的重视。

但是国民幸福如何计算呢?制定指标的不丹学者乌拉(Karma Ura)指“幸福包含精神、物质、身体和社交需求”,最后换算成人均土地、宗教统一度等数据。在这种换算下,不丹多年来雄踞全球国民幸福指数第一位。

但这是真的吗?不少报道都指出,其实不丹人民一点都不幸福。大批尼泊尔少数民族被辛格强制驱离国境,而他们的苦痛,并不列入幸福指数的统计范围之内。年轻人缺乏向上流动空间,不少沉溺于毒海之中,但同样不被承认。在不丹,国民幸福总值,只是为了掩饰实际问题的宣传技巧。

人类发展指数

由於单纯的GDP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让联合国难以决定哪个国家最需要协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在1990年代委托发展经济学家哈克(Mahbub ul Haq)和森恩(Amartya Sen)建立一个新的指标。自1999年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都会在年报中公布每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尝试综合GDP、识字率(其后改为儿童就学年数)和预期寿命3项指标,以此量度国民的物质生活、知识水平及健康。各项指标排名第一的国家得到1分,其他国家则与第一名的国家做比较,得到0至0.99分。最后取3个指标的平均分,就成为该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仍然面对数个问题。第一,为何使用这3个指标?第二,识字率及预期寿命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已经相差不多,让西方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长期差异极小。第三,人类发展指数是对比式指标,只能表示差异,无法量度一个国家的绝对进步。

坚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负责量度社会贫富不均程度的坚尼系数,大概是除了GDP以外,另一个经常被人提及的国家指标。

坚尼系数利用几何学公式,比较一个国家的人民收入分布与一个“绝对平等”的国家之间的差距。坚尼系数为0代表一个国家绝对平等,系数为1代表一个国家绝对不平等,一人拥有国家所有财富。联合国表示0.4是坚尼系数的警戒线,高于0.4代表一个地区贫富悬殊问题严重,将会影响社会安定。

虽然坚尼系数经常被人使用,但系数本身仍有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其实对小国有利。同样的财富分布模式,坚尼系数在人10万人的国家会较人口10亿的国家低,即使两国的贫富悬殊情况一样。

即使如此,坚尼系数仍然颇为准确地反映出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香港的坚尼系数高达0.54,是已发展地区坚尼系数最高的地方,全球排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