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三尺电线杆 东京力推“无电线杆化” 防灾兼改善市容
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日前接受日本放送协会访问中表示,将加快推进都内“无电线杆化”,减少街上电线杆数目。除可改善市容和舒缓空间挤迫外,亦可减少地震时倒塌意外,有积极的防灾作用。
“阪神大地震时,大量的电线杆倒塌在路上。”正值阪神大地震22周年,小池百合子出席日本放送协会访问时回想当年故乡的惨况:“消防车没法驶进、救护车没法驶进、对着远处的火场就只能合掌祈祷,甚么都干不了。”
电线杆及电缆容易在地震中倒塌,衍生火警等二次灾害及阻碍救援,在地震带的危险性不容忽视。小池希望藉阪神大地震的经验再次强调取缔电线杆的重要:“这不只是景观的问题,亦是防灾的问题。”小池早在2015年当选知事前,曾与东京大学教授松原隆一郎共同出版《无电柱革命》一书(日语电柱即电线杆),提倡都市无电线杆化。
香港电缆埋地底比率偏高 东京仅7%
今天只要走进日本市区,特别是住宅区,会发现除电灯柱外,街上都是电线杆,大量电线高挂在天空。日本早在1986年一度希望仿效其他地区推行无电线杆化,把电线和电信设备全埋在地底,但进度非常缓慢。据国土交通省资料,东京只有7%的电缆埋在地底。
东京都政府在去年12月制作了一份报告,介绍制定“东京都无电柱化推进计划”的目的。东京目标在5年内整顿市中心约1000公里长的路段,首要目标是环状路等紧急车辆经常使用的道路。
整备需资金 新技术方法省成本
不过整备电线需要资金,根据资料,东京全市共有75万支电线杆,由拆卸组装掘地再铺设,除需要大量时间亦需庞大资金。过去有统计指,每修整1公里路就需花费4至5亿日圆,但近年出现新技术和方案或能大大减少支出。
典型的地底电缆便是先在地底舖设输电管,再把电线放进输电管内。有日本公司发明使用特制金属管,把电线放进管中就能连同直接埋在地底,省却事先舖设输电管的时间和费用。
同时亦有公司开发了轻型但坚固的树脂盒,可以在不合适掘路的狭窄住宅区中使用,甚至直接利用平房的屋簷下架设电线管。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