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逝世|殖民主义远去 新一波“脱英潮”蓄势待发?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在1952年登基,成为英国君主。她在位逾半世纪的时间,见证着英联邦王国的盛与衰。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Barbados)在2021年11月30日废除君主立宪,不再视英国君主为元首,成为最近脱离“英联邦王国”成员的国家。

图为2020年9月,巴巴多斯桥镇上著名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的雕像。(Reuters)

英国曾经称为日不落帝国,原因是它的殖民地曾遍布所有地方,任何时候都会有领土处于白昼之中。

英联邦最初名为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英联邦成立最初目的是回应殖民地要求,给予殖民地一定程度的自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主义式微,英联邦删去“British”一字,成为“Commonwealth of Nations”。

英联邦包含了“英联邦王国”(Commonwealth realm)及非英联邦王国的成员。英联邦王国是现存15个奉英国君主为元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现存54个国家,可见当年的英国殖民地的繁盛。

图为1940年代,英联邦的一幅海报。图中包括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家。(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完全摆脱过去殖民历史

巴巴多斯在2021年11月废除君主立宪,正式改为共和制,不再视英国君主为元首。尽管巴巴多斯仍保留在英联邦的身分,但已失去其与英国关系的强烈色彩。

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Mia Mottley)在2020年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时表示,决定是要“完全摆脱过去殖民历史”,“要让自己国家的人民,担任国家元首。”这种对民族身分的认同,自二战后至今在不同的地区,特别是殖民地的国土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的文化几乎是承袭着英国文化,不论是在语言、生活或文化上,对英国存在亲切感。而英联邦王国成员的贸易优惠政策,能让澳大利亚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但多年至今澳大利亚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在政治上对英国几乎毫无依赖,英国王室早已不是澳大利亚国民的崇拜对象。因此澳大利亚内亦有呼唤脱离王国,走向共和的声音。

澳大利亚至今未有积极讨论走向共和,是基于对英女王的尊重,英女王在老一辈的澳大利亚国民心目中,仍有一定影响力。但随着英女王的逝世,可能让这一情况改变。不论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还是其他的英联邦王国的国家,今后未来与英国关系的发展,让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