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谈关税似2018年贸易战重演? 专家:分歧严重短期难解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美贸易谈判,今次是两国自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重返白宫后引起关税风波以来首次接触对谈。英国广播公司(BBC)就分析,两国短期内难以达成实质性的贸易协议,首轮磋商或意在互相“试探底线”,而倘若双方进展顺利,才将会未将来的会谈制定议程。
中国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实行反制,最终演变成美国对华加征145%关税、暂停90日并降低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关税10%或以上,中美在此期间互不让步且对外宣称未主动接触对方。
为何现在进行谈判? 或展现北京领导力夺谈判“制高点”
报道引述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前美方贸易谈判代表奥尔森(Stephen Olson)分析,指双方不希望被视为率先退让的一方,而现时开始对谈,是因为“双方均判断现时推进对话,不会被解读为向对方屈服”。
报道分析,日内瓦会谈的时间节点对北京关键,时间正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出席二战纪念活动,连同与会的多国领导人向特朗普政府释放信号,即中国不仅拥有其他贸易选择,也将展现自己是另一种全球领袖。
尽管两国誓言对抗,但关税将损害两国利益,实际上,中国的出口同样面临关税冲击导致出口数据下降,而关税的不确定性也让美国经济三年来收场出现萎缩。
当然,今次谈判也正值中国“五一假期”结束,北京认为现在处于最佳时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长郝福满(Bert Hofman)表示,关税对经济的影响让北京变得务实,转向谈判。
报道指,中美两国在谈判临近时,稍微缓解对抗气氛,北京宣称会谈应华盛顿要求才举行,华府则称北京因经济面临重压更急于谈判。而白宫则对此前中美领导人“谁先致电寻求接触”一事避而不谈。
料持续数月 议程与2018年中美贸易战相似
不过郝福满并不看好今次谈判能在短时间内立即影响两国,因双方在会谈上以接触为主,好似在交换立场。中美首日会谈历经8小时结束,截至目前双方未发表声明,尚不清楚两国有达成何贸易协定。
报道引述特朗普首个任期对华采取的贸易战,指今次双方接触情况就像当时一样,当时中美贸易冲突数月后达成首阶段协议,预计交涉会长达数月,奥尔森认同这点,强调今次可能出现“加强版首阶段协议”,例如涉及非法芬太尼贩运、中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