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货船征收港口费首阶段180日后生效 外交部:损人害己
英国媒体4月18日报道,美国政府宣布对停泊美国港口的中国货船征收“港口费”,计划将分两阶段实行,首阶段将于180日后生效;惟并不会像早前公布的划一固定费用(flat fee),而是按照载货轮载货量征收费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五(4月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征收港口费,对货物的装卸设备加征关税措施损人害己,中国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路透社引述美国贸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USTR)报道,已完成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并决定对停泊美国港口的中国货船征收费用,相关措施将于180日后生效,覆盖中国拥有及营运以及在中国制造的货船,并将按照货轮的载货量征收。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船舶和航运对美国的经济安全和贸易的自由流通至关重要。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将扭转中国的主导地位,解决对美国供应链的威胁,并鼓励美国制造船舶的需求信号。”
对中国货船将按载货量征收“港口费”
首阶段(180日后生效):
美国贸易代表署并没有如早前公布,向大型船舶征收固定的划一费用,而是选择根据载货量的净吨位或每个卸载的货柜征收费用,这个模式回应了小型船舶营运商和铁矿石等重型商品运输商的呼吁。
自今年10月14日起,中国建造和拥有的船舶每吨的港口费用将为50美元(约388港元),在未来三年内该费用将每年增加30美元(约233港元)。
上述费用若高于另一种计算方法;即每个货柜港口费为120美元(约931.5港元),三年后这个数字将升至250美元(约1940.6港元),则沿用每吨载货量计算港口费。
非中国公司拥有的中国建造的船舶每吨收费为18美元(约140港元),同期每年收费增加5美元(约39港元)。
上述港口费用适用于那些在一年内进入美国港口6次的货船。
环球航运业巨头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和马士基(MAERSK)的高层曾警告,按照这个算法港口费用将迅速上涨。他们旗下的货船每次航行至美国都会停泊多个港口。
次阶段(3年后生效):
美国同时宣布在三年后对外国制造的液态天然气货轮征收停泊“港口费”,美方指征收所得将用于重振美国造船业。
报道指,此次修订回应了全球航运业对早前方案的强烈反弹,反对者包括国内港口和货船营运商以及美国煤炭、玉米、香蕉和水泥等各种货物的运输商。
美国贸易代表署提出了一些业界呼吁的豁免,同时采取逐步收取“港口费”;因为美国造船业现时每年仅生产五艘货船,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与中国每年超过1,700艘的产量竞争。
美国贸易代表署现时仍就上述港口政策进行公开聆讯,直至今年5月8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8日回应有关报道时表示,中方之前已就有关问题多次阐明立场,重申,征收港口费、对货物的装卸设备加征关税等措施,损人害己,既推高全球的海运成本,扰乱全球产供链的稳定,亦也会增加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最终也无法振兴美国的造船业。
外交部敦促华府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的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