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不稳恐再引爆银行危机 意大利最古老银行国有化命运待决

撰文: 黄家欣
出版:更新:

有544年历史、意大利第三大银行西雅那银行(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挨得过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或许不能挨过今次意大利宪法改革遭否决引来的乱局,面临被政府国有化。该行最早将于周一(5日)与顾问摩根大通及米兰投资银行(Mediobanca)会面,决定在市况转向期间,是否继续50亿欧元的资本重整计划;若最终放弃计划,意大利政府预料将会将银行国有化。

意大利第三大银行西雅那银行于1472年成立。(美联社)

西雅那银行需要在年底前提升50亿欧元的资本,以符合欧洲央行要求,通过压力测试。当地宪法改革遭大比数否决后,金融市场将首当其冲。分析认为,近日市况虽已反映投资者忧虑,但由于公投反对与支持比率差距较预期为大,市况会继续波动。现时市况下,分析预料西雅那银行的资本重组计划将失败,意大利政府料将采取预防性重组(precautionary recapitalization),即倘银行在压力测试中发现资本缺口,政府会直接注资救助银行。

相关文章:意大利公投否决修宪改革 伦齐宣布辞任总理

根据欧盟新规则,银行若现危机,债券持有人、存款人士及股东等债权人,需以撇帐方式承担部份债项,避免政府以纳税人的钱去拯救银行。现时意大利家庭持有1700亿欧元的银行债券,任何银行倒闭,一般债权人也要承受打击。而且当地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33%,若政府想插手,就会面临债务水平上升。

意国银行不良贷款高 占GDP四份一

西雅那银行不是个别例子,意大利银行长期被不良贷款淹没。不良货款是指已过期90日仍未偿环的贷款,换言之,意大利银行未能收回借出的资金。根据意大利央行数据,意大利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去年达3600亿欧元,占整体贷款额的18.1%,当中有2100亿欧元属低质、不能收回的贷款,余下的1500亿欧元则稍为高质。

意大利银行持有的不良贷款,相当于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份之一,亦相当于所有欧盟成员国持有的不良贷款的三份之一。不良贷款拖累意大利银行融资投资及实体经济增长,因此这是对整体欧盟稳定的主要威胁。

意大利总理伦齐承认在公投中失败,表示会辞职。(路透社)

银行业拖累经济

事实上,意大利的公司不少以家庭式经营,对外资较为封闭,依赖银行融资支持,一直被外界分析批评以银行为中心,意指当地的资金来源依赖银行。早年有政府高官曾倡议改变这种融资方式,要让资金来源更多元化。以银行为融资中心,当银行业“危危乎”之时,整个融资市场及经济体系也会被拖跨,然后又会出现更多坏帐,结果陷入恶性循环。2008年环球金融海啸及紧接的欧债危机,两次危机引发当地连续7年的经济衰退,经济疲弱,企业及家庭亦无力偿还银行贷款。

相关文章:又来一次全民公投 让人民当家作主还是在玩俄罗斯轮盘?

英国在6月底公投决定脱离欧盟,投资者忧虑欧盟将解体,从欧洲市场抽走资金,造成连锁反应拖累区内市场表现,其中意大利最当灾,银行业首当其冲股价大泻,引发新一轮危机;加上今次公投失败,西雅那银行市值由年内高位蒸发近九成,目前市值已不足7亿欧元。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