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症有克星?研究:学习有助延长脑细胞寿命
年岁渐长,身体机能转坏,脑袋亦不例外。老年人思考能力下降,又不能处理好日常工作,若情况恶化,或已患上认知障碍症(Dementia)。不过,不少研究显示,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症的比率逐步下降,并将此现象与教育程度挂钩。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份医学研究指出,2012年,逾2.1人之中,仅8.8%的65岁以上人士患认知障碍症,比2000年的11.6%下跌了2.8个百分点。
此研究与欧洲近年发现的趋势脗合,或许证明了认知障碍症对日渐少子化的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个那么恐怖的计时炸弹。研究亦认为,较高教育水平,能“减缓”认知障碍症的出现。老年人平均接受教育的年数,由2000年的11.8年上升至2012年的12.7年。
学习能减少认知障碍症的原因,在于它能延长脑细胞的寿命,而且一旦神经细胞开始死亡,学习也能激发脑部其他运作良好的部分来补救,阻止病征出现。
患病比率下跌 死亡人数反增?
在欧洲做了相同研究的剑桥大学教授贝恩(Carol Brayne)表示,研究结果“对世界非常重要,也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她指出,认知障碍症在老年人身上减少出现,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包括接种疫苗、医疗保健、吸烟人数减少,以及有保持健康的观念。虽然研究带来一些令人欣喜的数字,但据英国国家统计署的统计,痴呆症的总患病人数仍非常高,去年更是英格兰及威尔斯的头号杀手。这不仅因为生于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人已踏入暮年,也由于医生在记录死因时,愈来愈倾向归类为“认知障碍症”。
痴呆症以往很少被医生记录为死因,主因是对此病还未清楚了解,而且诊断出现误差的情况亦比今日多。贝恩教授指出:“认知障碍症曾被污名化,令医生对列为死因有所犹豫,但现在政府鼓励他们将认知障碍症写成死因。”
严重认知障碍症的患者,确有可能在没有患上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死亡。由于已失去生活能力,需要别人喂食才能生存,不过,这相当罕见,而死者通常都身罹患几种病症。然而,经多年研究,医学界普遍认为,有认知障碍症的病人,比没有的死得更快,这就是认知障碍症现在会被写成死因的缘故。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