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症日】行山失踪妇退化如婴孩 七旬母:趁还有力尽照顾

撰文: 陈惠娴 王译扬
出版:更新:

越过生死关头,她挨过“粮食危机”,却避不过病魔折磨,病情渐告恶化。本年5月,患有脑退化症的慧兰(45岁)与七旬母亲行山期间失踪,其后奇迹获救,她却只能“咿咿呀呀”地向母亲表达感激;今天,其母需寸步不离,时刻拖紧她,并替她洗澡、喂食,照顾一切生理所需。看似已完全退化至幼儿的慧兰,谈起母亲时,竟黯然拭泪。而母亲却只愿在有生之年,不再丢失她。

难得有人来探访慧兰,令她开怀欢笑。(王译扬摄)
慧兰于城门水塘行山期间失踪,四天后由消防员救回。(资料图片)

5月1日早上,陈慧兰与七旬母亲于城门水塘行山期间,突然失踪。连续四天缺水断粮下,慧兰大难不死,终于在山坡引水道被消防员寻回。原本甚少联系的18岁儿子,事后更每天到医院探访她,又为她细心喂食,默默守候。医生指慧兰身体只有脱水现象,没有大碍,但家人并未因此放下心头大石,只因慧兰的脑退化病情江河日下。

慧兰失踪期间,其母和18岁儿子到山上寻人。(资料图片)

事隔三个月,记者再次探访慧兰。其母黄婆婆称,如今她连大小二便也无法自理,生理上倒退至婴孩阶段,更遑论自行进食和洗澡。慧兰亦几乎无法言语,当记者提问时,只能牙牙学语般发出“咿呀”声响,杏圆的眼睛则直勾勾地看著记者,目不转瞬,但无法理解任何问题。

“你的母亲在哪里?”
慧兰突然眼眶泛红,低头拭泪。
提起母亲,慧兰一时感触落泪。(王译扬摄)

“你说你的儿子比较帅,抑或摄影师比较帅?”记者跟慧兰开起玩笑来,而慧兰则一边看著摄影师,一边开怀大笑,仿佛听懂记者的话。

“你的母亲在哪里?”只见慧兰突然神情严肃,看了看数步之遥的母亲,突然眼眶泛红,低头拭泪。

犹有余悸 母不敢再带她行山

黄婆婆在旁看著,无奈地透露:“主诊医生于三年前确实她患上脑退化症时,已称她只剩余数年寿命,趁我还有能力时,便尽力照顾她吧!”她续道:“我现在已不敢带她行山了,生怕再丢失了她。”

“我现在已不敢带她行山了,生怕再丢失了她。”
慧兰母亲
慧兰目送记者离开。(王译扬摄)

余生有限,黄婆婆惜光阴,更惜慧兰,虽已逾七十高龄,仍甘之如饴地照顾和守候慧兰。慧兰尽受疾病煎熬,退化至幼孩,但她,仍会感觉,仍有感情。

“我走了。下次再来探望你好吗?”访问完结后,记者向慧兰道别。

慧兰回复一脸灿笑如花。

“你要记得我啊!”

“好。”慧兰难得说出只字片语。

慧兰与前夫结婚时,曾留下幸福笑容。(资料图片)

医生:患者需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老人科专科医生佘达明指,曾遇过一名50岁的男性交通警察认知障碍症患者,因经常“返错更”俾同事责怪,经诊断后确诊患上认知障碍症。佘医生表示,早期的认知障碍症病征是记忆力转差,以及做不到平日常做的事,如身边的人发现亲友有此病征时,必须带该名亲友看专科医生,“认知障碍症有很多种,每种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行为治疗或药物治疗”,他举例指该名交通警察便是因多次轻微中风造成认知障碍,经治疗后病情有好转。佘达明指,患者并非如电影情节描述般,一直恶化下去及“冇得医”,呼吁患者亲友不要放弃。他提醒照顾者,要注意患者需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饮茶最好都去同一间酒楼”,也不要经常转换照顾者,患者的情绪才会好转。

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将每年9月21日定为世界认知障碍日,全球78个认知障碍症协会会举办大型活动,呼吁大众关注此病。近年认知障碍症有年轻化的趋势,医院管理局表示,过去三年,在医管局精神科专科接受服务的认知障碍症病人由2013年至2014年度的11,900人,升至2015年的12,000人,虽然医管局表示,埚过95%在医管局精神科专科接受服务的认知障碍症病患,皆为60岁以上之长者,但不时有年约40岁的患者因发生意外而被报道,情况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