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案】陪审团无法达死刑共识 凶手被判终身监禁
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遇害案迎来最终审判,美国伊利诺伊州联邦法院没有做出判处凶手死刑的决定。
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中区联邦法院正式宣布:2017年6月谋杀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的凶手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判处终身监禁且永不得保释。由12人组成的陪审团经过一天的闭门审议后,无法就判处死刑达成一致,克里斯滕森免于一死。具体几名陪审员反对死刑,目前尚不得而知。
当听到陪审团告知法官无法就死刑达成一致时,克里斯滕森当场低头露出了笑容。同时在场的章莹颖父母面无表情,他们和律师稍后将举行记者会。
此前一天,章莹颖案检辩双方结束量刑阶段的结案陈词,检察官对辩方结案陈词进行反驳陈词后,案件再次交到陪审团手中。在经过近3小时的闭门讨论后,陪审团仍未就量刑判决达成一致意见,法庭宣布休庭。
12名陪审团成员用8小时27分的时间完成讨论,没有就被告手克里斯滕森死刑获得统一意见。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克里斯滕森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保释。
此前,章家人律师王志东称,陪审团商讨的结论有三种可能性,第一:12名陪审员均同意判处死刑;第二:12人均同意判处终身监禁;第三: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名陪审员不同意死刑,他最终都将被判终身监禁。
从7月8日进入量刑阶段以来,检方和辩方律师通过各种证人和证词力图说服陪审团被告是否应当被判处死刑。
控方为了让陪审团相信克里斯滕森必须被判死刑,强调“重判”的原因包括:犯罪“经过大量规划和预谋”,同时,以“特别残忍、令人发指的方式”犯下了罪行,而且克里斯滕森至今缺乏悔意,没有透露章莹颖遗体所在,对受害者家人影响巨大。
而辩方则提供了一系列“减轻因素”的内容,通过各种证人和证词,将被告描述为一个聪明而有礼貌的年轻孩子,正在努力应对抑郁、焦虑、睡眠问题,以及酗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