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流行数码排毒营 放下手机 助都市人拾回生活
智能手机对人的意义是什么?与其说它是生活必需品,不如说它是人体的新器官,既与你密不可分,亦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你。自从这伟大发明面世,不少人将工作、人际关系、记忆等,通通交托予手机。然而,有人却选择与手机切割,希望重夺生活主导权。
住在英国伦敦的Caroline O’Donoghue早前参加了数码排毒疗程(digital detox retreat)。所谓数码排毒,是指短暂离开城市到郊外接触大自然,参与创意写作、冥想、瑜伽、划艇等活动,而最大的特点是参加者入营前必须交出所有电子产品,目的是远离数码世界的干扰,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作为一名社交媒体经理,Caroline此行的目的不在灵修,反而是带点猎奇的心态,希望透过分享古怪的体验,吸引读者眼球,她飞往意大利南部,展开为期七天的数码排毒之旅。
入营的第一件事是交出手机和所有电子产品,Caroline说:“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挑战人类极限的真人骚。”毕竟与外界完全隔绝并非易事。除了要克服脱节的不安,如何与陌生营友共处亦是一个难题。Caroline的五位营友来自不同的背景和行业,唯一共通点是大家都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很努力找话题,可惜没有手机发掘热话,又不能低头玩手机避免尴尬,我们很快便相对无言。”
戒手机毒 重过新生
这个情况持续了两天,直至第三天,大家的话题终于不再是“我在Twitter上见到……”,而是较深入的话题,如家庭、爱情和人生。Caroline说: “我竟分享了这么多,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我现在才意识到平日的对话内容是如何碎片化和流于表面,就像Twitter的留言一样。”
人之所以害怕沉默、空虚,大概是习惯了无时无刻被海量的资讯、影像轰炸。放下智能手机后,Caroline终于解除科技产品所带来的束缚与压力。“我独自坐在橄榄园里一小时,什么都不做,我已经记不起上一次放空是何时了。”七天“戒毒”旅程没有想像中煎熬,Caroline发觉生活缺少手机也无不可,反而过得更实在。
智能手机令人际关系变得疏离,影响身心健康是已知的事实。英国营销中介公司Greenlight年初公布一项调查结果,四分一英国人打算借着参加数码排毒营,减少对社交媒体和电子产品的倚赖。
来自美国加州的作家兼舞蹈教师Melinda告诉福勒,她自2011年起一直使用折叠手机:“对我来说,更多并不代表更好。有人认为我使用旧款手机很愚蠢,这令我很愤怒。”其实像Melinda一样偏爱传统手机的人为数不少,当中有人出于经济考虑,有人是退休人士,有的是追求“不插电”(unplug)的专业人士。
当我决心放弃iPhone时,我感到自己的专注力提升了,心情轻松多了。我不用经常查看手机,亦不需要频频为手机充电。
为了试验智能手机是否真的不可缺少,一直走在科技尖端的福勒特意购买了一部旧式手机。“我的日常生活完全倚赖iPhone,包括上下班、支付帐单及筛选餐厅,可以想像没有智能手机,我会有多沮丧。然而,当我决心放弃iPhone时,我感到自己的专注力提升了,心情轻松多了。我不用经常查看手机,亦不需要频频为手机充电。”
福勒指出在美国,即使最便宜的智能手机都要650美元(约5,070港元),每月通话和数据费用约80美元(约624港元)。而最便宜的基本功能手机只需7.5美元(约58.5港元),服务费也只不过是30美元(约234港元),确实为你节省不少钱。
基本手机的另一个优势是电池耐用。折叠手机每充一次电,可以维持一星期以至半个月。有生产商还推出了支援AA电池的手机,万一遇上地震导致停电,也可以入电池拨打求救电话。基本手机亦远比智能手机“硬净”,屏幕不会一跌即碎。
当然传统功能手机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用数字按钮输入短讯,过程不方便,而且不能使用emoji,要用旧式的:)代替,另外相机镜头解像度亦比较低。“最大的不便是不能使用Skype、不能听串流音乐、不能召唤Uber,这都令我变成一个麻烦友,经常要依靠朋友帮助。”福勒说。
未来的电子产品,肯定会愈来愈“智能”,但不代表科技就是唯一答案。在亚洲,LG和三星不断推出新智能手机的同时,仍继续改良折叠手机,显示传统手机的时代还未终结。人究竟用手机解决问题,还是被手机主宰生活?要活在虚拟世界抑或找回踏实的人生?在线和离线之间,如何拿捏平衡点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