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不脱? 英国人的世代分歧  港移民:现在就如香港上一代

撰文: 黄家欣 陈冠东 高紫恩 毛咏琪
出版:更新:

今次脱欧公投(Brexit)结果或将大大影响英国未来数十年的走向,一整代英国人将会投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票。在不同的民调中,结果均显示出年轻人与年长一辈的投票意向大为不同,前者偏向留欧,后者就相反,一个“世代之争”的画面仿佛又呈现于我们眼前。《香港01》的记者访问了两位来自不同世代的英国人,尝试一窥他们对今次脱欧公投的看法。两人对公投内议题的异同,亦反映着英国在欧盟中自理的难处。

前工党影子商务大臣乌姆纳(Chuka Umunna)(右三)于一伦敦地铁车站为留欧阵营造势。(Getty Images)
Oliver Wilcox(左)与Vincent Ho(右)。

从伦敦往东北走约100公里,就会来到雅息士郡(Essex)的郡治高车士打(Colchester),亦是我们第一个受访者Vincent Ho的家。Vincent是一位50多岁的香港移民,少年时代就到英国升学并定居。育有两名女儿的他,目前是当地的一名牙医,每天服务着当地居民。

许多香港人均标签自己为实干的一群,亦会嘲笑自己热爱钱财,在欧盟庞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按道理应会毫不犹豫地倒向留欧一方。但香港人也有多个面向,正如我们在立法会选举结果中看到香港人也有不同政见,而Vincent将会在脱欧公投中,为脱欧阵营投下一票。

而我们另一位受访者则是23岁的Oliver Wilcox,刚从大学毕业的他,正受聘于前身是卡夫食品的著名食品公司亿滋国际(Mondelez International)的毕业生计划。他于4年前从叶士域治(Ipswich)搬到伦敦,所以在朋友之间称为Ollie的他,感受到今次公投两个阵营的理据,但他已下定决心,与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将会票投留欧。

英国年轻人普遍支持留欧。(Getty Images)

一旦脱欧 年轻人往外闯变得更艰难

“钱并非万能,但无钱就万万不能”,脱欧对经济的影响确实是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重要战场。而年轻的Ollie亦因财政原因及伦敦楼价“坚离地”,23岁仍要与家人同住。家庭生活或许未尽如人意,但他刚刚起步的事业,目前看起来前途无可限量。直言不喜欢大学生活的他,现在很高兴每天都能与南伦敦不同族裔的人士大谈生意经。他又指“欧洲人都喜欢小食”,公司在法国、意大利等地的市场非常庞大,脱离欧盟后对生意或有影响。

欧盟于工作上带来的便利亦是这位毕业生所关心的事情,Ollie说:“我并不打算在亿滋国际工作一辈子,我亦不想今生都在英国工作。”这位年轻人打算到巴黎、柏林等地寻找工作机会,英国一旦脱欧会令他外闯难度大大提高。Ollie又特别记得BBC的一段新闻,该图片显示了脱欧阵营的宣传巴士上指“每星期英国向欧盟付上3.5亿英镑”的宣传标语。BBC指数字并不准确,因为前首相戴卓尔夫人在位期间已从欧洲商讨了回扣金额,实际上英国每星期只向欧盟付出约1.4亿英镑,连宣传巴士上的数字一半也及不上。

对于自我归类为中产的Vincent,前途则相对稳定,他的职业亦不需要他到欧洲各地工作,经济问题在他心目中地位自然排得较低。然而,Vincent亦直认“成为欧盟或其前身的一员,为我们这些平民带来很多利益,包括在欧洲大部分地方能自由出入。”即使如此,Vincent只认为英国可以留在共同市场,但绝不能成为货币联盟的一员。(Common market YES, union definite NO-NO)

留欧阵营在宣传中大打经济牌,期望以经济数据说服人民留在欧盟,但外界对此手法的观感其实不佳,多份著名报章均认为他们正在玩“恐惧政治”(fear politics)。支持脱欧的Vincent亦有同感,并批评留欧派没有提供一个正面的愿景予选民,根本不能令英国带入一个比现况更佳的地方。在此方面,Ollie也认为外界对留欧派选举策略的批评十分合理,但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就指“恐惧政治”只是一个策略,要在脱欧公投上赢得胜利,采用负面宣传实在无可厚非。

欧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欧盟已不再是一个经济体那么简单,法国前外长舒曼(Robert Schuman)由一开始就是想建立一个“欧洲联邦”(la Fédération européenne),这个构想实在令数百年来均采取光荣孤立作为外交国策的英国不寒而栗,因此脱欧与否除了民生以外,权力走向亦是今次民众关注的重点议题。

支持脱欧的Vincent认为,英国在欧盟的地位只是一个“二等会员国”。(Getty Images)

英国不投入 半桶水不如直接脱欧

支持脱欧的Vincent视主权和民主制度为英国作为独立国家的根本,而他亲身经历“欧洲一体化”由共同市场变成今日用单一货币运作的欧盟,更感到欧洲正向统一的方向迈进。Vincent认为若英国要留在欧盟,它应该全面投入,成为一个正式会员。若非如此,英国理应全面脱离欧盟,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国家。

Vincent又指现时“半桶水”(one foot in, one foot out)的状态,“对整个国家向前迈进的步伐并无帮助,作为一个‘二等会员国’(2nd class member nation),英国永远都不能得到合理的影响力。” Vincent甚至不认为欧洲大一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最好的,他指“欧洲实在太多样化,太多不同的地方,包括文化、历史、经济等等。”这位中年牙医因此会支持英国脱欧,认为这能让欧洲的官僚能从外来者的角度审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与同龄英国人的交谈当中,这位居住在英国已经有40多年的香港移民又留意到,他们大部分都倾向将票投给脱欧阵营,选择背后的爱国情感非常强烈。至于具体爱国的内容,Vincent并没有作详细解释,但他援引历史指,英国打了两场世界大战,以阻止一个由德国主导的“统一欧洲”,而英国今日的情况就如香港人的上一两代人,因逃离共产党的中国出走,但两个世代之内,他们的后代竟讽刺地全都回到共产党的统治之下。

有趣的是,将会在公投中投留欧的Ollie,其实也认为欧洲夺去了英国国会不少的权力,而他对欧盟内的政治体制,及民主程度亦非常不满,形容它“糟糕”(awful)。但当记者在问题中指欧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凌驾于英国法院这个例子时,Ollie就指出欧洲其实都有做过好事,例如欧洲人权法庭就大大改善了英国的人权状况。

至于爱国情怀,Ollie就感受不到社会上有此种气氛,但他指“我还是会支持国家的体育队伍,在欧洲国家杯、榄球及板球我会支持英格兰,在奥运我亦会支持英国队,这是我爱国的时候。”由此可见,爱国亦有不同定义,上年纪的人士在投票中或会有保家卫国的心态,而年轻人在此方面就没有那么看重。

不少英国民众支持国家脱欧。(Getty Images)

保守党人眼中的领袖

由于两位受访者在政治上均是偏向保守党的选民,所以记者也特地问了他们有关留欧及脱欧领头人物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会影响到投票意向,岂料他们在此方面看法一致,较为赞赏脱欧阵营的头号人物约翰逊(Boris Johnson)。Vincent指“欣赏那些违抗所属党派路线,表达与党内建制相反意见的政治人物”,认为约翰逊及戈夫(Michael Gove)对自己所相信的一套“更为勇敢,更为诚实”。他更特别指“约翰逊比当下大部分英国政治人物更为可信”。

从Vincent的言词或许会认为这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但居於伦敦已经4年的Ollie,认为约翰逊亦是一位出色的领袖。当记者要求他对比约翰逊及卡梅伦,他用“滑头”(Slimey)来形容他的首相,又指他“即使看起来更像一位首相,但这不等于他是一位好领袖”。相反,约翰逊的表现得有“贵气”(posh),在他作为伦敦市长期间,“改变了整个城市”,表现极佳,是一位出色的领袖。

两代人沟通欠奉 但不碍理解对方

讲到与不同年代人士的沟通,两位受访者的经验都不太足够。Vincent只跟两位女儿谈论过,正在大学读书的她们至今投票意向仍未明确,但她们就向父亲表示大部分同学都倾向支持留欧。

而Ollie虽然只与他的祖母讨论过脱欧公投,但他的经历颇为有趣,因为他成功说服90岁的祖母由脱转留。她的祖母曾在40年前为留欧投下一票,但她今日指当年的选举承诺一一落空,所以才支持脱欧。Ollie就向她解释“今次投票只会影响他们这一代,所以为了他,应该投留欧”,就是这样的亲情打动了一张留欧票。

Vincent跟Ollie岁数差了30多年,两人将会在接着下来的脱欧公投各走各路,但从访问中可感受两位的政治立场其实相近,甚至在不少议题上看法一致。他们只是在个人前途、国家主权,经济及民主上有不同的侧重,Ollie甚至在访问中自认“自私”,在投票中较看重自己的前途。

无论如何,在访问过程中他们其实均颇为了解对方阵营的想法,对相反的观点亦能倒背如流,并不是盲目投票。所谓的世代之争其实是不同年龄层在权力与金钱之间的取舍,年龄只能解释他们选择背后的部分原因;年轻的需要广阔的空间拓展,欧洲正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场合,而生活较安定的中年人或许见惯风浪,相信国家脱欧后能迈步向前。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