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WTO代表舌战日内瓦 究竟什么是市场经济?

撰文: 卓朋序
出版:更新:

7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理事会在日内瓦举行年内第三次会议。会前,美方向秘书处提交《中国贸易破坏性的经济模式》文件,指责中国经济模式违背WTO提倡的市场经济,并对国际贸易秩序造成破坏,议事厅内陷入唇枪舌战。

美国常驻WTO大使谢伊(Dennis Shea)开波便直入主题:“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并没有朝向全面执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和做法,国家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并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具有贸易破坏性”。

美国:共产党正控制市场

一如既往,美方代表指责中国利用产业政策和补贴制造不公平竞争。谢伊提到: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标志。众多政府机构和中国企业参与其中。“中国的产业设置了大量扭曲市场的补贴,这时常导致严重和持续产能过剩,令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商也难以保持活力。”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拟针对知识产权向中国高科技产品发起关税,被中国视为违反WTO规则的行为(路透社)

谢伊以早前中共党组建设相关规定为例,提及中国不断“加强党组织在中国所有商业组织中的存在和力量”,亦表示中国体制将法律作为工具,“法院等关键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为了响应党的指导而设计。”借此论证中国企业无法摆脱党的影响行事,不符合市场经济特征。

发言尾声,美方代表称赞中国经济发展成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也拥有最多的超级计算机。” 随后却话锋一转,提到” 将自己视为与许多其他国家相同的发展中国家、进而免于为推动全球贸易规则自由化贡献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党在领导又何妨?

中国驻WTO大使张向晨随后代表中方回应。在中方看来,所谓市场经济存在多种定义,西方语境下的市场经济并非WTO的多边规则。张向晨提到1992年时,中方代表在问及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便回答“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场经济。”这一观点,26年来从未改变过。

张向晨还以WTO文件作例:在《马拉喀什宣言》中,不仅有美方著重提及的“基于开放、市场导向政策”,还包括“基于乌拉圭回合协定和决定确定的承诺”,后者容许各国执行自己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不受干预。而在WTO上诉机构于DS379案裁决中亦指出:“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实体的所有权性质,或是否受政府控制,便认定该实体是公共机构,而非市场主体。”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年,但仍不获“市场经济”地位。(路透社)

中方还在陈述中指责美国标准缺乏一致性,张向晨提及:“2000-2015年间,美国联邦政府以拨款或税收抵免形式至少向企业补贴680亿美元”。他也指责美国夸大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如果真是那样,各国只要竞相制定产业政策文件,根本不用花力气提高生产能力。”

双方此轮发言更是老生常谈。美方坚信中国政府“政治压倒一切”,当市场结果和政府意愿发生冲突时,必然会出手干预,制造不公平。中方则认为美国将贸易逆差和产能过剩等问题责任推诿给中国,强调“不解决美国储蓄率低的问题,贸易逆差不可能根本解决。”而这样的激烈交锋,未来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