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3行星 或存有生命及水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科学家周一(2日)公布,距地球40光年外发现3个行星,不但可能宜居,大小亦类近地球,且与地球距离近,可方便分析大气,这些行星或成为最有可能找到外星生命的天体。

科学家推测,新发现的行星上或存有液态水。(网上截图)

行星围绕一颗超冷矮恒星TRAPPIST-1运转,大小与温度都与地球及金星类似。科学家推论,这三颗行星部分地区有条件可维持液态水与生命。亦因行星距离地球相近,以现时科技足可研究其大气成分,研究员形容犹如“中了大奖”。

恒星够暗够近 方便观察大气

领导研究的比利时列日大学研究员吉隆(Michaël Gillon)表示:“在现存有可能宜居的外行星之中,不可能以现行科技仔细分析大气,因为它们围绕的恒星太大且太光,吞没所有大气讯息。”

现时科学家透过观察光谱了解大气成分,如大气之中有的元素及粒子有失衡情况,则表示或有生命存在于星球之上。以地球为例,氧气的含量便远高于平衡点。

3颗星球围绕的超冷矮恒星,远较太阳暗淡。(网上截图)

暗淡恒星多 开启全新探索领域

另外,3颗星球所围绕的超冷矮恒星TRAPPIST-1有约10亿至100亿岁,亦说明了行星已有足够时间发展出生命。据吉隆所言,恒星仍有数百亿年寿命。

现时科学家倾向在类太阳星体附近寻找外行星,这次是首次发现有行星围绕如此暗淡的恒星运转,此意味着尚有大量类近行星有待发掘,开启了天文探索的新领域。

TRAPPIST-1的大小是太阳的八分一大小,仅与木星相若。吉隆认为这次发现显示,在这类恒星附近寻找类地球星球,其实更有效率。而宇宙中类似的细小星体,亦远多于类太阳星体。

行星上一半的地区永远黑暗,另一半则永远是白天。(网上截图)

永远的昼夜 仅部分地区宜居

然而,科学家亦发现3颗行星皆因运转轨道的影响,令行星上一半的地区永远黑暗,另一半则永远是白天。内侧的行星亦因太接近恒星,稍稍脱离了宜居带,永昼地区的高温或令生物难以生存,但科学家表示,未受阳光直射的西部地区,仍有可能孕育生命。而第三颗行星则位于宜居带外围边缘,受另外两颗行星的潮汐力影响,或可带来额外能量,令星球表面长期保有液态水。

(MIT News/Popular Mecha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