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专家聚01】目标:半岛“一国两制” 阻碍:特朗普的三道坎
朝鲜半岛局势迅速扭转的原因,在于金正恩“不可抗拒”的开价;然而美朝对话能否顺利成行,还有待特朗普解决自己的三大难题。而为了达到“一国两制”的目标,韩国政府还会做什么?韩国庆尚大学统一和平研究所所长朴钟喆为此专门在《香港01》为读者解惑。
韩国总统文在寅从去年阴霾笼罩的半岛环境中,找到了和平共存之路。文在寅、金正恩及特朗普将共同成为朝鲜半岛和平共存局面开拓的“主角”。
4月的板门店朝韩首脑会晤、5月的美朝首脑会晤即将举行,金正恩的提议中有各方无法拒绝的内容,那就是朝鲜对无核化态度的全面转变——要知道,朝鲜宪法和劳动党党章里已明确写出“朝鲜是拥核国”,也明确表示即使军事威胁减少、体制安全被保障,也绝不会在最近10年内进行任何无核化的谈判。
韩国现况的两大变化
过去李明博和朴槿惠时期的保守政权更追求统一,对朝韩关系更多强调对决与冲突。文在寅则一直以来积极以“中间国外交”政策构筑无核化和平朝鲜半岛体制。
第一,比起遥不可及的统一大业,文在寅更强调将朝韩对决向朝韩合作转变,将那些认为朝韩共存不可能的论调,转换成朝韩共存可能的论调。这就像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
第二,韩国受亲美保守政权的影响很深。过去保守政权追求朝韩统一,一直通过朝韩矛盾来争取选举中获取优势。随著韩国内部的政治风向发生变化,支援与朝鲜达成和平共存体制的民众也在不断增加。和平共存体制是在某种意义上构筑“一国两制”的朝韩关系,因此保守势力认为和平共存体制意味著朝韩永远无法统一。但朴槿惠被弹劾后,保守势力在韩国政治风向中失去原有的“威风”。
特朗普的三大难题
美朝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已经由来已久,因此特朗普与金正恩的会晤将面临很多困难。
除了1994年的《日内瓦条约》外,美朝对话一般都是在会议召开前一方突然取消,或者会议中一方中途离开。《日内瓦条约》处于“被撕毁”的状态,朝韩对话、美朝对话根本无法进行一般协商。在这样的基础上,最近朝鲜半岛出现的局势变化,与1971年中美接触及中美首脑会晤极为相似。各国的最高领导者都有想对话的意志。这是最为积极的因素,同时也是有可能变成危机的部分。
首先,特朗普在美国国内政治上并没有非常充足的“余力”,连保守势力都对特朗普展开指责。考虑到11月美国中间选举及总统再选等国内政治,特朗普目前很关心朝鲜半岛。特朗普务实理性的外交战略,在战争与和平两个极端间“游走不定”。如果他为了顺利通过选举,支持朝韩对立的话,朝鲜半岛很有可能会重返紧张状态。
第二,特朗普政府内部的朝鲜半岛小组变得更加不明确。美国的朝鲜半岛专家——尹汝尚(Joseph Yun)、车维德(Victor Cha)等连续辞职,与特朗普“反目”。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被炒,更让美国内部的朝鲜半岛问题小组的核心成员也增添了新的变数。事实上,美国白宫内部的“核心权力”已经“空”了。1970年后期,卡特提出减缩驻韩美军等战略,受到当时长官及辅佐官等有组织的反对,卡特的政策实施就屡遭失败。
第三,美国保守势力认为金正恩是因害怕制裁而同意协商,所以认为需要继续加大制裁强度,才能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他们认为,不需要对话,朝鲜半岛无核化构想就能实现。今后,美国政府内部及保守势力将会强烈反对特朗普的政治决策。特朗普如何顺利拿下选举,并解决保守势力的反对,成为重要课题。
可以说,朝韩关系、美朝关系相互间的嫌隙极深,正式开始协商谈判时,会有更多的矛盾因素显现。所以,大政方针的协议应该由文在寅、金正恩、特朗普、习近平来决定,渐渐用实际行动减少彼此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