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小说处处体现移民身分 被誉“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今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籍日本作家石黑一雄,与两位印度裔作家鲁西迪(Salman Rushdie)及奈波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同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笔下不少小说,处处都能看到其移民身份的影子。
生于日本长崎的石黑一雄,5岁时因父亲工作关系举家移民到英国居住,算得上在英国土生土长。石黑年少时已对写作甚有兴趣,在英国肯特大学取得英语及哲学学位后,再到东英吉利大学深造创意写作。
自称国际主义作家的石黑一雄,写作风格深受其移民身份影响,当中1982年出版的首本小说《A Pale View of Hills》(群山淡景),主角便是移居英国的日本妇人悦子,她因处理自杀女儿身后事回忆起二战后在长崎的生活,可见石黑对家乡的情意结。有评论认为,在《When We Were Orphans》(我辈孤雏)中,石黑以旅行文学形式讲述在中国出生的英国孤儿,长大后回上海寻找回忆,同样充满“国际移民一种身份缺失之不可弥补的悲剧性”。
石黑一雄尤其擅长处理这些关于回忆、时间的题材, 其中1989年出版、讲述英国贵族阶级没落的《The Remains of the Day》(长日将尽),说得上是石黑一雄最出名的作品。原来他写此书时,仅花了四周时间完成。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石黑断绝一切与外往来,也不敢行近电话,每天早上9时至晚上10时埋首写作,所有家务由他的妻子Lorna MacDougall一力承担。
石黑一雄曾说:“这样的话,我们希望,我不单止可以更快地完成工作,更令精神状态更贴近我的小说世界。”
此书不只获得英国长篇小说奖项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更被改编成电影《告别有情天》,由著名演员Anthony Hopkins及Emma Thompson主演。亚马逊(Amazon)创办人贝索斯曾称,这书为他最喜欢的书本之一,能够教懂读者何谓生命与后悔。
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石黑一雄,至今推出8部英语作品,但在撰写最新一本、2015年出版的奇幻小说《The Buried Giant》(被埋葬的记忆)时,却遇上了写作生涯的瓶颈。石黑一雄称,妻子看完此书的草稿后狠批为“垃圾”,激发他将整个故事推倒重来,最终用上十年时间才写出这书,“这确实很苛刻,但你又能怎样?”
石黑一雄是继1968年川端康成、1994年大江健三郎后,第三位日裔人士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