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50周年】民主倒退势头再现 以人为本原则受挑战
东盟的经济发展无疑值得肯定,近年各成员国的民主进程也受关注。东盟多个成员国过去几十年摆脱独裁、军人政体,渐渐转型为民主国家。然而,多项指数显示,东盟成员国2014年起的整体民主进程陷入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的势头。印尼的宗教自由最近一年备受挑战、菲律宾政府强硬禁毒手法被质疑削弱人权,泰国军事政变冲击民主价值。东盟订下未来50年以人为本的愿景,但当民主进程停滞,能否做到,成为疑问。
冷战下乏民主化动力
东盟1967年正式成立那一年,5个创始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以及1984年加入的汶莱,均属于相对威权政体国家。当时世界陷入冷战,美俄两国在全球抢店地盘,加上越南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整个氛围没有为东南亚国家带来走向民主化的压力。虽然当时部份军人或强人政府对社会控制严厉,但经济发展见效,抵销政制改革的压力。1970至1980年代,大部份东南亚国家的民主状况没有太大改变。
直至1980年代末及19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部分东盟国家开始改革政制。不少研究民主的专家认为,在1980年代末至2000年代末,多个东南亚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民主化的“模范”。2000年代末,据美国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东盟始创成员泰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被评为“自由”及“半自由”国家,在同一时期,柬埔寨及缅甸等国家采取迈向民主步伐。
然而,自2000年代后期开始,东南亚的民主进程遭遇逆风。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2014年在《外交学者》杂志撰文指出,2010年起东南亚国家民主化陷入停滞,一些重要国家在经济及战略上走回头路,他的观点与“经济学人智库”2016年民主指数报告吻合,亚洲国家多数处于“缺陷民主”或者“民主与威权”政体之间。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民主品质研究中心近年的调查发现,过去40年多来东南亚地区民主质素普遍提升,接近七成至九成东南亚国家人民支持民主。不过,近年东盟成员国一连串事件,显示民主倒退势头正在蔓延,包括印尼、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国家,泰国情况尤为最严重。
印尼世俗与宗教斗争加剧
印尼是全球第三大民主国家,近几年民主出现明显退步。约20年前,统治了印尼32年、前威权总统苏哈托(Suharto)被赶下台,使印尼向民主化迈前一步。2004年,印尼总统举行首次总统大选,令人响往印尼将变得更加开放、自由的社会。然而,近年一连串事件,特别是宗教渐渐成为政治工具,冲击民主价值。
华裔雅加达前省长钟万学因被指亵渎伊斯兰先知而获罪,突显激进宗教势力坐大。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i)7月12日签署条例,授权政府相关部门解散意图破坏国家统一及安全的“激进团体”,便有反制激进宗教力量的意味,但同时亦引起指压宗教自由非议。5月初,印尼政府要求法院下令,解散追随者众多的邀进组织“伊斯兰解放党”(Hizb ut-Tahrir),认为此组织活动违反印尼建国五原则及宪法外,此举遭人权组织批评不民主。
菲国禁毒涉滥杀滥捕
在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展开大大规模禁毒行动,过程备受争议。当局涉嫌滥杀滥捕,令人忧虑削弱民主价值。人权组织批评,杜特尔特的处理手法如犯下“反人类罪行”。但杜特尔特的手法获得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认同,他为强硬打击毒品,下令执法人员射杀拒捕毒贩,尤其是外国毒贩。
泰国是东南亚民主倒退的表表者。科兰兹克说,泰国经历较严重的民主退步。素来有“微笑国度”之称的泰国,早在1932年推翻君主专制后,建立君主立宪制。不过,80多年间,泰国民主发展不断受到挫败,发生了近20次军事政变。2006年起,泰国再陷入政治危机,当时对时任首相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在海外,泰国军方随即发动政变,随之而来的是爆发连串街头示威抗议;2014年,泰国陆军司令巴育推翻亲他信的政府,夺取国家政权。虽然近两三年泰国政治稳定,但军方一再拖延“还政于民”。
缅甸人权状况未改善
缅甸近年民主情况无疑有所进步。自2010年结束军政府统治,政府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释放被软禁的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其领导的政党在2015年以压倒性胜出大选,为缅甸民主带来曙光。然而,昂山素季未能解决信奉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受压迫的问题,令其民主光环退色不少。
其他东盟成员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也出现民主状况下滑的势头。有意加入东盟的东蒂汶,是东南亚国家中民主进程较大的国家。东蒂汶2002年才从印尼独立出来,在经济学人智库组织发表的2016年民主指数报告中,东帝汶是所有东南亚国家中民主指数最高的,在亚洲排名第5,但这并未为她带来申请加入东盟的优势。新加坡反对东蒂汶入盟,认为其国内不安会对东盟的稳定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