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赶超 撼动日本汽车王国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来势汹汹,开始主导市场,2023年出口量总计491万辆,超越了日本的398万辆。日本自二战后打拼建立起的汽车王国还保得住吗?面对挑战和产业转型,日本又有哪些新战略?

2024年3月下旬,在泰国曼谷郊区举办的东南亚最大车展上,中国汽车公司比亚迪(BYD)宣称在泰国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为40%,并当场削价至少10万泰铢(约2.3万港元)售出几辆主力车型。这在日本成了汽车业瞩目的话题。

2021年11月29日,日本横滨,日产汽车展出旗下新款电动车与便携式电池。(Reuters)

日本汽车业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面进军东南亚,欧美厂商后来也纷纷效仿,但日本汽车以具竞争力的价格和高性能很快站稳脚跟。在拥有超过6亿人口的东南亚,日本汽车如今占据的市场份额约达75%。不过,日方近年也明显感受到在东南亚多了一个对手,那就是中国。

日本杂志《东洋经济》不久前探讨了日本汽车产业在东南亚面对的新局面,文章提到也许几年前连中国人都不相信中国汽车的质量能挑战日本汽车,但从过去两年的情况来看,日本汽车制造商必须正视中国汽车业的存在,而中国汽车制造商已开始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

比亚迪是在2022年11月进入泰国市场。据泰国汽车新闻网站Autolife Thailand报道,比亚迪在泰国的业务正迅速扩大。2023年在泰国销售的7万6000辆电动车中,比亚迪占了40%,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在泰国的新工厂刚于7月4日正式投产,是它在东南亚的首个电动车厂。

2024年7月4日,图为镜头下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开设第一间电动车工厂。(Reuters)

比亚迪也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有影响力的伙伴合作,把汽车出口到这些市场销售。比亚迪积极探索在当地生产的可能,以扩大公司在东南亚的业务。

名古屋大学未来社会创造研究所客座教授野边继男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东南亚新兴国家发展迅速,日本汽车与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在东南亚的竞争正在加剧。“中国厂商的低价战略是优势,这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管用,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如果新兴国家都积极出台环保政策的话,中国制造商应该有机会获胜。”

他说,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战略,成功促使东南亚国家向中国制造商敞开大门,这些都让日本汽车厂商有了危机感。

日本汽车产业的未来,是首相岸田文雄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两年前,日本经济产业部长西村康稔参观美国矽谷的丰田汽车(Toyota)研究设施后透露,岸田内阁要推动日本汽车的改革。

他当时说:“汽车产业正迎来大的变革期,将聚焦自动驾驶等能早日运用到生活中和推动去碳化的产业。”据了解,西村康稔回国后,岸田立即召集内阁成员探讨日本汽车产业走向。

处于交通创新前沿的电动车,近年发展迅速,但日本在这个领域未见长足进展。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有的份额达30%,但如果单看电动车,日本的市场份额仅是单位数。

面对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来势汹汹,丰田汽车公司会长丰田章男2024年初在一场以“亚洲区域投资”为主题的会议上反思说:“日本必须要仔细思考在东南亚的新战略。”

东南亚是日本汽车制造商最早开发的地盘,甚受重视。岸田文雄2023年12月在东京与东盟国家首脑举行特别会议前宣布,要通过三个具体计划将日本与东盟的关系提升到新高度,其中一项就是和东盟共同发展新一代汽车产业,巩固东盟作为汽车生产与出口中心的地位。

日本汽车厂商目前在东南亚产量超过300万辆,占该地区总产量的80%,其中一部份出口至中东地区。

日经亚洲2024年5月报道指出,日本将与东盟一起为整个区域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制定首份总蓝图,并于9月举行的日本—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制定以2035年为目标的战略。

这份联合战略料将涵盖人员培训、为生产过程去碳化、矿产资源采购、投资生物燃料等新一代能源领域,以及为在东盟生产的环保汽车制定宣传策略。日本当局据说已准备为东盟的人员培训提供1400亿日圆(约75.61亿港元)的资助。

日本车商不再单打独斗 寻求合作稳固出口实力

日本车商也自发与东南亚地区增强合作,例如日本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2024年5月就宣布探讨与泰国石油公司(PTT)合作生产、销售和出口电动车。丰田汽车则于2023年底和泰国最大私企正大集团(CP)、交通业者True Leasing等签署谅解备忘录,一同推动泰国达成碳中和目标。

2019年10月24日,日本东京,三菱汽车的一款电动车在东京车展上亮相。(Reuters)

日本车商以往都是单打独斗闯天下,但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他们不得不寻求合作,以稳固日本汽车出口实力。

充电设施严重不足 全日本仅3万个充电桩

有言论称,日本汽车要维持主导地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上电动车发展步伐。不过,日本国内充电设施不足成了绊脚石。

丰田汽车公司在东京练马区的行销主任若宫一正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公司现在采取的是多途径战略,在开发上走的是全方位路线。不仅是电动车,还要继续生产现有受欢迎的汽油和混合动力汽车,以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

但他也坦承,在电动车销量方面,“我们是落后一些”。“如果不加快步伐并努力追赶,这对日本汽车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售出的新车中有1400万辆电动车,占约18%,即将近每五辆就有一辆电动车。相对的,据日经亚洲报道,日本2023年全年售出的乘用车只有2.2%或88,535辆是电动车。

若宫一正说:“日本的充电设施还不到位,即使我们现在要积极销售电动车,估计销量也不会在短期内取得增长。”

日本经济产业部数据显示,日本目前有超过22万辆电动车,可是日本充电柱等设施只有3万个。日本政府已承诺加紧投资充电设施,目标是将充电设施于2030年增至30万个。

从事建筑业的大木雄二(61岁)半年前买了美国特斯拉(Tesla)电动车。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不买日本品牌是因为日本电动车的选择不多。我们考虑了很久才做决定,主要考量是环保。然而,现在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充电设备还未普及,出远门总感到不自在。有一次去富士山周围兜风,结果三天的行程里有半天时间是在找充电柱。”

图为2020年8月9日,特斯拉(Tesla)在挪威Gulsvik的超级充电站。(Getty)

从香港移居日本的日高惠美对日本的充电设施则相当满意。这名语文教师经常开长途到日本各地游玩。她受访时说:“我在疫情期间开始驾日本生产的电动车。刚买时,周围的人都为我担心,认为日本充电设备不足,开到半路没电怎么办?但我没感到不方便。”

“日本车商提供实惠的充电服务,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也都有充电设备。我开电动车游了大半个日本,省下不少油钱,经济效率和环保都做到了。”

不过,日高惠美2024年5月换车时,却决定改买比亚迪电动车。她解释:“一句话,就是价廉物美。比起日本的电动车,中国电动车便宜一半,车上的装备也非常先进,设有语音控制。这些设备如果是日本车的话,得另外加钱才能装。”

目前,比亚迪电动车在日本路上还不多。日高惠美认为,这是因为日本人对中国产品仍存偏见。“一些日本朋友会问,中国产品靠不靠得住?他们不知道……我在疫情后到香港和大陆,让我大开眼界的正是那里的电动车发展。“

日车商怕砸工人饭碗 不愿积极发展电动车

日本目前销售的电动车有两种类型:仅使用电池运行的纯电动车,以及既有电池,也有燃油发动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日本消费者明显更倾向混合动力车,这类车子甚至卖得比燃油汽车更好,占日本2023年标准乘用车销量的55%。

消费者的喜好虽说是日本纯电动车销量偏低的一大因素,但市面上纯电动车选项有限相信也触发了这个恶性循环。

日本汽车制造商不愿积极发展电动车的其中一个原因,相信是担心砸了工人饭碗。早在2021年,美国顾问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曾估计,如果日本全面摒弃汽车,改而生产电动车,多达30万个工作岗位将会消失,因为电动车的零部件数量比发动机汽车少30%至40%。

日本经济新闻社此前引述一名匿名丰田高管的话说:“我们不得不维持就业,无论电动车发展落后多远,我们都没有考虑彻底转型,也不打算这样做。”

不过,一名经济产业部门前高官接受日经访问时痛批这种消极想法。他说:”要有创新才能维护国民的饭碗,这是更实际的想法。”

日本人口减少,其实意味着日本汽车必须求变革。2019年,日本拥有驾照的人数首次下降,而1995年后出生的Z世代更关注环境课题,倾向汽车共享和新颖的环保交通工具。电动车对这个年轻群体具吸引力。韩国现代汽车就紧抓这样的趋势,于2024年6月把电动车推介到东京代官的山茑屋书店,在那里提供汽车共享服务,目标正是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书店年轻顾客群。

“黑船”比亚迪强力进攻 催化日本汽车转型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迫日本打开国门,因为开来的船是黑色,所以被称为“黑船事件”。如今,日本舆论也纷纷把比亚迪比喻为“黑船”。

比亚迪早在2005年就在日本开子公司,以电子零部件代工生产起家,后来将业务扩展到电动巴士领域。积累在日本营运的经验,比亚迪才进入广大的汽车市场,并定下目标在2025年底把日本的门店由目前的55家增至100家。

初时,一些日本业界人士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它的命运或像2001年试图打入日本市场的韩国现代汽车一样,很快就会黯然退出。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电动车在日本还不普及之际,比亚迪2023年成功在日本卖出1,400多辆电动车。

日本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多年来一直主导市场,传统的丰田和本田(Honda)等品牌有牢固地位,外国新品牌要打入这个市场并不容易。比亚迪敢于创新并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对日本汽车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比亚迪能进一步消除日本市场对中国品牌和电动车的抵制心理,那么它将成为日本汽车产业转型的最大催化剂。

日本新闻网JBPress分析称,中国政府提供的针对性扶持,带动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开发电动车技术,并以此攻入全球市场。这与日本单一制造商孤军作战的情况很不同。要应对竞争,日本汽车商不得不展开“强强联手”。

舆论也呼吁日本政府和汽车制造商联手推出新的发展战略,保住日本汽车产业的地盘与地位。

2024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部发布了汽车产业数码转型战略草案,定下目标助日本汽车制造商开发“软件定义车”,并于2030年销售1,200万辆这类新一代的乘用车,拿下全球30%市场份额。所谓的软件定义车是通过软件更新来提升汽车功能,而不是依赖引擎等硬件的升级。

在业界合作的呼声下,原为竞争对手的日本第二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日产及本田已于2024年3月签署备忘录,决定在电动车领域携手闯天下。日产汽车总裁内田诚告诉媒体,新兴制造商的创新产品是以压倒性的价格竞争力和速度来主导市场,如果日本汽车业再不联手,将无法与其竞争。

2024年3月15日,日本东京,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内田诚(Makoto Uchida)和本田汽车公司总裁三部敏弘(Toshihiro Mibe)出席联合新闻发布会。(Reuters)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说:“日本汽车目前不变革不行。我们必须要结合优势一起开创新时代。”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