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专制浪潮高等学府遍地开花 院徽纪念奴隶主哈佛法学院宣布撤换
继英国牛津大学有学生要求拉倒有象征帝国主义的罗德像,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院徽因与奴隶制有关联,引起种族歧视争议,在学生及教师等连月抗议下,该院近日决定撤换院徽。发起抗议的学生组织直言,撤换院徽只是第一步,目标是改变学府内根深柢固的“白人至上”氛围。
哈佛法学院自1930年代沿用的院徽图案为三捆小麦组成,仿照18世纪农业财主罗亚尔(Isaac Royall)的家族徽号设计,以纪念他对该学院的贡献。罗亚尔在哈佛法学院建立前,便向大学捐款,设立首个法学教授职位。不过罗亚尔也是著名的奴隶主人,甚至是透过奴隶交易致富起家,其家族曾蓄有数十名奴隶,其父更曾烧死77名奴隶。哈佛法学院在罗亚尔死后33年、即1817年成立,其中最著名的校友包括现任兼首位黑人美国总统奥巴马。
不少法学院学生要求撤换这个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的院徽,成立“罗亚尔必须倒下”(Royall Must Fall)团体连月发起示威及静坐抗议。法学院院长米诺(Martha Minow)也赞成换院徽,指“跟奴隶制扯上关系,并不代表哈佛法学院的价值及志向”。
宿舍舍监改称呼 不叫master
法学院其后亦成立委员会研究撤换院徽,近日发表报告指出“学院若需要一个官方标志,必须与法学院的价值脗合,但现时沿用的并非如此”,同意撤换院徽。
惟“罗亚尔必须倒下”表示,撤换院徽不是终极目标,只是对抗学院内白人至上主义的其中一步。事实上,法学院院徽只是近月哈佛种族争议的其中一项,早前大学校院内举行黑人学生示威后,数幅黑人教授的肖像翌日竟不翼而飞;哈佛大学早前也宣布弃用宿舍舍监的传统称呼“house master”,因有学生投诉master(主人)一字令人联想起奴隶制,故改称为“faculty dean”。
罗德像涉帝国主义 牛津拒拉倒
在彼岸英国顶级学府牛津大学,今年初亦面对同样争议,学生要求拉倒奥里尔学院外的罗德雕像。虽然罗德(Cecil Rhodes)对学院捐献了大笔金钱并设立奖学金,但其帝国主义及种族主义背景惹来莫大争议。惟院方最终拒绝拉倒雕像,有英国传媒报道指,学院是为保捐款拒拆罗德像。校方在这次事件中态度模糊,也令校誉受损,不少校友表明考虑更改遗嘱,取消向大学捐出遗产。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