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不丹的两难 夹在中印之间 忍气吞声是唯一生存之道?

撰文: 杨紫微
出版:更新:

今次中国印度两个大国的洞朗对峙的争议中,有一个小国被龙卷风卷入--不丹。不丹犹如三文治馅料一样,地理上它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国际关系上它也注定受到双方施压。这个曾被封为“最快乐国度”的国家,多年在狭缝中生存,受两边拉扯的她,也希望能逐渐改变现状。

小国不丹夹在两大亚洲大国之间,惨成磨心。(网上图片)

中印在洞朗地区军事对峙一事引起国际注意,印度打出不丹牌,指行动只是为了不丹出头。惨成磨心的不丹,却未有就洞朗主权问题表态,只向中国发出一份不痛不痒的外交声明,要求北京将洞朗地区恢复原状。声明指:“中国在不丹境内修建公路违反两国签署协议,并影响两国的边界谈判进程。”

相比中国,印度与不丹建交已久且关系深厚。在云云邻国中,不丹是唯一与其保持正常关系的一个。印度与不丹的“家长式”关系缘起,要数到1960年代,这是不丹与中国闹翻,并与印度越行越近的分水岭。在中国宣布不丹、锡金及拉达克属于西藏一部分并应回归中国;其后,不丹选择关闭北部边境,切断与中国贸易及外交关系作为回应。直至1972年中国及不丹展开边界问题对谈,印度亦是不丹背后的支持者。

不丹水利资源丰富,印度在帮助该国开发水能方面投入巨大资源,单是大型水力发电厂就有至少四座。图为位于不丹的其中一个水坝。(网上图片)

   印度的发电机 印方曾有“指导”不丹外交权力

印度一直在不丹背后支撑着其经济,对印度出口占不丹的总出口额为约85%。由于不丹水利资源丰富,印度在帮助该国开发水能方面投入巨大资源,单是大型水力发电厂就至少有四座,其他大大小小的水坝更是不计其数。而不丹亦会通过印度帮助兴建的几个水力发电厂,向印度供电,俨如印度的其中一部发电机,并以此赚取不错的外汇收入。

有印度作经济后盾,当然不会是没有代价。1949年与不丹签订的友好条约第二条中赋予了印度“指导”不丹外交政策的权力。但58载过去,条约的修订版本将不丹变成自由的小鸟,入口及外交议题都不再需要经印度首肯。新条文只说“(双方)在与国家利益有关的议题上需紧密合作。任何一方政府不可在国境内进行对对方国防或利益有害的活动。”

1971年,不丹成为了联合国成员之一,中国亦是投下赞成票的一员。而不丹的联合国会籍,就是它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有力证据,大大打击了印度在此前签订的手握不丹外交生杀大权条约的约束力。中国此著,是冲淡印不关系的第一步。

2012年时任中国领导人温家宝和时任不丹总理廷礼曾在里约热内卢会面。(中国外交部)

   面对烦 逃避更烦 不丹与中印的不解之缘

对于今次中印双方在不丹边境对峙,不丹人怎么看?

不丹媒体《不丹人》(The Bhutanese)总编辑蓝桑(Tenzing Lamsang),日前撰文道出不丹如何在今次两个亚洲大国的争议中独善其身:“忍气、吞声、等待雨过天青”。听来悲哀,但蓝桑亦无法否认,这亦是夹心小国的生存之道。他拒绝了数个著名印度电视台的访问邀请,作为一个有名的不丹媒体领头人,在此敏感时刻必须小心言行,否则“两国干戈相向时将不会再避开不丹,我们(不丹)或会变成对两国来说最方便的沙包。”

直至最近,不丹仍相当尊重印度的意向,回避与中国直接就边境问题谈判。在边境议题,不丹向来做法是“不讨价还价,不强加意见”,但今次洞朗争议,似乎让不丹了解了一件事--即使解决过程甚艰难,但再拖延则后患无穷。

不丹的长远目标很简单,却又是极难做到:和中印双方均维持友好关系。不丹近年对华态度正在慢慢改变,尤其是不丹与中国之间未有通知印度的边界谈判。不丹专家里索(Govinda Rizal)认为,其实早在2006年底不丹国王退位时期已有迹可寻;当时的过渡政府推出的一幅地图,抹去了有不丹最高峰之称的库拉岗日峰,变相非正式割让该地予中国。而在2008到2013年间,不丹未曾尝试取回这块“地图上被割走”之地。

里索分析指,2012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时任不丹总理廷礼(Jigme Thinley)一次在里约热内卢的会面,双方都表达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及划定不丹北部边境帕桑兰(Pasamlung)与贾卡兰(Jakarlung)边界的意愿,正正是为日后解决洞朗地区划界问题铺路。

纵使不丹希望与中印双方都和平相处,但这个愿望令事实越走越远。(VCG)

   中不建交是指日可待 还是遥遥无期?

上面提到在不丹国内有声音想尽快解决今次洞朗争议,是因为怕后患无穷。里索表示是由于再拖延与中国划定国界进程,恐怕会令中国在谈判中态度更强硬,订下对不丹越发不利的协议,最坏情况不丹会再失去10%国土;故不丹有意“彻底而且永久地”解决洞朗问题。但中方亦明言,要在划界问题上一劳永逸,中不建交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廷礼带领下的不丹对与中国建交持正面态度;毕竟透过与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可以显示不丹是主权国家,及开拓更大经济市场。对于旅游业是第二大产业的不丹来说,中国旅客对不丹来说是重大财源,而且与中国建立经贸关系亦对不丹经济有重大帮助。不过,现任不丹总理托杰(Tshering Tobgay)在此议题上仍然会看印度的面色,2014年时托杰面对印度国内对中国要在不丹建大使馆一事的不满情绪,在印度总理莫迪到访不丹后特地公开表示:“我们(不丹与中国)连外交关系也没有!如何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开大使馆?”

有不丹国民评论指,“不丹很清楚在解决与中国的边界争议上,不丹不能以充满敌意的态度面对。”不丹与中国关系越走越近,就意味着与印度越行越远,此消彼长。前车可鉴,2013年印度削减不丹财政援助,甚至2013年时任不丹总理廷礼在选举中落败,有指均与印度不满中不两国关系进展有关。

不丹的两难在于,会否因今次被卷入的洞朗争议而大刀阔斧改变与中国及印度的距离?但现实是,不丹想与双方和平共处的愿望,成为了无法和平共处的最大原因。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