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行山鞋测试|Kinabalu3力战青山浮沙碎石 干石面抓地可信赖

撰文: 颜铭辉
出版:更新:

这是记者首次测试Scott的山鞋,型号为Kinabalu 3,但记者对Scott这个品牌并不陌生,几年前是“无敌脚”Scott Kinabalu Enduro的忠实粉丝,买过两对穿了两三年。与已停产的Kinabalu Enduro相比,最新款的Kinabalu 3较轻身,中底亦比较舒服。

今次的测试对象是Scott Kinabalu 3。(颜铭辉摄)
+1

Scott Kinabalu 3简介:

Kinabalu 3采用全新设计的Versatile Traction的大底,坑纹比上一代更深,能够抓紧不同层次的岩石、树根和越野山径,加强与凹凸地面的接触。

这对鞋的鞋底呈弧形,让双脚由落地到起跑过程重心转换得更顺畅,提高跑步效率。中底方面,它采用双密度Kinetic Foam以缓震。另外,Ortholite ECO X-40鞋垫可令双脚更舒适,提供回弹力。Kinabalu 3的跟尖差为7毫米,比上一代少1毫米。

厂商提供的数据称,Kinabalu 3的重量约300克,而实物磅出来重316克,比上一代的Kinabalu 2略重,但都比约380克的Kinabalu Enduro轻。

上一代的Kinabalu 2重约296克。(颜铭辉摄)
可能底厚了少许,最新的Kinabalu 3重约316克。(颜铭辉摄)

如今厚底鞋当道,Scott近年顺应潮流,山鞋愈出愈厚底。2016年的Kinabalu Enduro鞋跟高度28毫米、前掌高度17毫米。之后的Kinabalu 2鞋跟高度为29毫米、前掌高度21毫米。至于最新的Kinabalu 3再加厚一点,鞋跟高度加至29.5毫米、前掌高度22.5毫米。

第一次上脚感受:

试穿这对Kinabalu 3前,记者较多穿New Balance Fresh Foam X Hierro v7及Hoka Speedgoat 5,原本有心理准备Kinabalu 3会薄底得多,但穿上去又不觉得,中底比预期厚及舒适,但不是Hoka那种软绵绵。

第一次穿Kinabalu 3上脚,感觉是中掌两侧较窄,有点紧,但这个问题很快消失。早上穿Kinabalu 3上班,到中午已没有不适感觉,贴服双脚,所需的磨合时间不多。连续穿它上班几天,也几舒服。之前试过部分越野跑鞋的跑感很强,一穿上脚就有向前倾的感觉,但这对Kinabalu 3就没有这种感觉,平平稳稳,对脚趾公的压力负担也不重。

这次测试对象是Scott Kinabalu 3。(颜铭辉摄)

如上一代,Kinabalu 3鞋面的网面没有落到鞋头尽处,趾尖位置有稍硬的胶面,可以保护脚趾。在鞋内,脚跟后及左右有加厚软垫,感觉舒服之余相信可以加强保护。这对鞋用上扁身鞋带,不容易松。

然而,跟大部分山鞋的问题相似,行市区路比行山路更易跣。尤其开鞋那几天潮湿,间中有微雨,行过一些平滑的行人路、商场石地面间中有打滑的感觉。最要小心是茶餐厅的瓷砖地面,若果店员刚拖了地更要留神。始终山鞋是为山路而设计,鞋底多狗牙,用来抓实凹凸不平的泥地及沙砾地,但多狗牙就会减少鞋底与平滑地面的接触面。

青山一带多劣地,浮沙碎石多,正好测试抓地力。(颜铭辉摄)

测试地点:

为了测试Kinabalu 3,记者行了两次山,先往青山,再到城门水塘。青山往良田坳一段落斜多浮沙碎石,考验行山鞋的抓地力。城门水塘的林道马路易跑,途经多条水涧,可顺道测试湿泥湿石表现。

在城门水塘可以测试在湿泥湿石的表现。(颜铭辉摄)

测试感受:

先说青山,上落梯级及马路没有问题,重点是浮沙碎石落斜。记者选了一道斜坡,那里有3条路,全是浮沙碎石,看来中路最易,左路次之,右路最烂亦最难。穿Kinabalu 3来回几次,落中路及左路均没有打滑,安稳落到去,落右路亦只有一次打滑之感,但没有令人失平衡。在干地方面,Kinabalu 3令人满意。

这个山坡有左、中、右3条路,全都是浮石碎石。Kinabalu 3在落右路时打滑了一次,其余两路都没有打滑。(颜铭辉摄)
Kinabalu 3在干地表现理想。(颜铭辉摄)

在城门水塘,走了8公里马路,脚板没有任何不适。在上落林道及大城石涧的小径,这对鞋行湿泥及一些石级也没有大问题,足以应付一般香港山径。

踩在水平的湿石面,没有问题。(颜铭辉摄)

不过,记者想测试这对鞋在石面的抓地极限,挑选了一道斜度约40度的干石面上,双脚站在上面,站得很稳,没有下滑迹象,鞋底抓得很实。

在干的石面,Kinabalu 3值得信赖。(颜铭辉摄)
踩在这块斜度约40度的干石面上,Kinabalu 3完全抓得稳。(颜铭辉摄)

跟着,记者弄湿右脚鞋底,马上回到这块石,右脚一踏上去,鞋底抓不住石面。之后,记者用左脚踏上干的石面,单脚站也很稳阵。一分钟后,右脚鞋底干了一点,找另一块没有湿水的斜石面一试,鞋底已抓得稳石面。

同一块石,鞋底湿水后就抓不住。(颜铭辉摄)
试多另一块湿石斜面,也是抓不稳。(颜铭辉摄)

从这次测试见到,这对Kinabalu 3在湿石的抓地力会减弱,穿著时要留意。例如行走时,踏上那些斜上或斜落超过30度的湿石面要留神;若果湿了鞋底,待鞋底干后才踏足斜度较高的石面。对于水平或微斜的湿石面,这对鞋问题不大,最好全掌落底,尽量增加鞋与石之间的接触面。

Kinabalu 3并不防水,故此只测试其快干能力。(颜铭辉摄)

Kinabalu 3并没有防水,故不测防水,只测透气。记者将整只左脚浸水,湿透后继续行走,半行半缓跑,初头听到明显的“吱吱声”,每步好像踏在湿水海绵的感觉。25分钟后,没有脚踏湿水海绵之感;50分钟后,觉得鞋袜的潮湿程度与没有浸水的右脚分别不大。测试当日的湿度在80%以上。

走在手作步道的木级上。(颜铭辉摄)

总结:

总结而言,Kinabalu 3是一对可应付香港正常行山、跑山需求的山鞋,走四大远足径、郊游径完全没问题。在低技术的马路及楼级等硬地舒服,可行可跑;在天然路段的抓地也不错,在青山干燥的浮沙碎石路亦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