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走赛车专栏|介绍五大华人车手 曾非常接近F1正式席位的先驱者
说起华人F1车手,大家第一时间应该会想起目前效力Alfa Romeo的中国车手周冠宇,老一辈的车迷可能会想起马来西亚车手熊龙。不过全球赛车手的市场十分庞大,其实不少华人车手也曾经接近参加F1,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获得正式的F1席位。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位大家可能经常听过名字的车手。
(本文由赛车Youtuber组成的华语赛车资讯平台LightsOUT.cc提供,LightsOUT.cc会透过《灯走赛车》专栏,和大家分享各类的赛车资讯和分析)
方骏宇
在周冠宇之前,最接近获得正式F1席位的华人车手,是来自香港的方骏宇(Adderly),相信港澳车迷对他也有认识。方骏宇于2004年开始投身赛车运动,在珠海国际赛车场进行赛车训练,2年后参加中国雷诺方程式挑战赛并在翌年升级参加雷诺V6方程式亚洲锦标赛,队友是当时同被视为明日之星的台湾车手林帛亨,当年方骏宇在积分榜获得第6名。
2008年,18岁的方骏宇获得前往欧洲参赛的机会,代表Performance Racing参加德国F3锦标赛。方骏宇不断吸取经验和进步,可惜受车队实力所限,他参赛两年仅得7分,最佳排名为2009年的第16。
之后方骏宇继续参加多项方程式赛事,包括A1GP、Indy Lights、英国F3锦标赛和GP3等摇篮赛事。同时也投入GT赛事,于2013年获得Audi R8 LMS Cup年度冠军。同年方骏宇参加GP3 (今FIA F3) 并成功得分,期间受到F1 Sauber车队的青睐,成为测试车手。
2014年,方骏宇驾驶2012年的Sauber C31赛车在Valencia赛道完成99圈的测试,成功获得超级驾驶执照,几周后方骏宇参加当季F1最终战阿布扎比大奖赛的FP1,成为首位参加F1比赛周的香港车手,该节练习方骏宇以第19名完成。
方骏宇于2015年转投Lotus担任开发车手,辅助车队开发当年的E23赛车。方骏宇在年底回到Sauber参加阿布扎比Pirelli轮胎测试,寻求续领超级驾驶执照。同时方骏宇继续参加GP3和GT赛事,并于GT Asia Series获得年度亚军。
不过由于2016年F1和GP2(今FIA F2)皆没有席位,再加上方骏宇当时在GP3并非争冠份子,无法更上一层楼,因此他选择专注于国际GT赛事。直到目前,方骏宇仍活跃于GT比赛并担任赛车教练,在今年6月下旬参加了极具挑战性的Spa 24小时赛并以PRO-AM Cup第5名完赛。
李英健
李英健 (Marchy) 也是一位车迷耳熟能详的香港车手,他在1997年首次参加中国Campus方程式锦标赛就展示出非凡表现,取得全季头位并夺得6胜,成为年度冠军。李英健因此获得奖学金,在翌年远赴法国Le Mans La Filière赛车学校训练,在法国的2年期间,先后参加Campus方程式和法国F3锦标赛。
不过由于资金问题,李英健回流亚洲参加方程式比赛,但他继续展现天赋。李英健4次挑战澳门格兰披治大奖赛,最佳成绩为2003年于亚洲雷诺方程式挑战赛获得亚军。2004年李英健转战BMW方程式亚洲系列赛,他在上半季获得10战9胜的佳绩,以垄断姿态提前4场封王。
如此有潜力的表现自然引起F1车队的关注,在李英健夺得BMW方程式亚洲系列赛冠军后,Minardi有意任用他作为测试车手兼第三车手,原先安排好在Mugello进行测试,但由于车队的物流问题最终未能成事。再加上Minardi当时已经被Red Bull收购,计划于2006年更名为Toro Rosso,李英健并非Red Bull Junior Team的车手,使他无缘F1。
后来李英健继续专注于亚洲方程式和GT赛事,在2017年获得GT World Challenge Asia的Silver Cup年度冠军。而他创立的X-Works Racing在2019年与另一位香港车手唐伟枫参加日本Super GT,是该赛事首支香港车队和香港车手组合。现年47岁的李英健继续参加GT赛事,与香港车队KCMG合作出战FIA Motorsport Games和Super Taikyu,其中在重点赛站富士24小时赛夺得季军。
程丛夫
中国车手程丛夫于1984年在北京出生,1996年开始参加中港澳地区的Karting比赛并多次获得冠军。直到2001年,程丛夫毅然前往欧洲参加英国福特方程式冬季系列赛,是中国首批走出国际的赛车手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欧洲的比赛环境,程丛夫搬到英国牛津居住。他主力参加英国的方程式赛事并效力名门车队,其后参加F1的Manor Motorsport,其中在2005年英国雷诺2.0方程式冬季系列赛中获得年度亚军,2006年英国雷诺2.0方程式系列赛更成功击败Sam Bird、Franck Mailleux等车手夺得年度季军。
由此可见,程丛夫在异地的适应力不俗,而他也早在2003年已得到McLaren的支持,成为其F1青训车手,更在捷克Brno驾驶过2003年的McLaren MP4-17D,某种程度上也是用来宣传翌年的首场中国大奖赛。
之后程丛夫升级参加F3赛事和代表中国队出战A1GP,其中在2007年英国F3锦标赛National组别,更仅仅屈居于Sergio Pérez之后获得年度亚军。不过由于McLaren当时将资源全力投入在Lewis Hamilton身上,而程丛夫在欧洲F3系列赛的成绩也不算亮眼,使他只能另寻出路。
程丛夫于是转战耐力赛,在2008年成为首位参加Le Mans 24小时赛的中国车手,更是一举获得LMP2级别季军。目前程丛夫主要参加亚洲地区的GT赛事,效力Absolute Racing参加GT World Challenge Asia。
马青骅
马青骅也是一位极为接近F1的中国车手,他在生涯初期跟其他同时期的亚洲车手一样参加亚洲雷诺方程式挑战赛,相当于F4级别,后来也参加过A1GP。
不过在方程式赛事上未能取得突破后,马青骅选择了一条跟F1风马牛不相及的道路,他从2010年开始参加中国房车锦标赛,但事实证明他的房车赛技术十分优秀,在2011年获得年度冠军。在房车赛获得成绩后,马青骅再度追寻他的F1梦,于2012年成为HRT车队的青训车手,也在同年的Silverstone测试后成为首位获得超级驾照的中国车手 (不计算董荷斌的试用版超级驾照)。
马青骅在HRT赛车的表现非常不错,车队决定派他参加意大利、新加坡、阿布扎比和美国的FP1。就在事情看似往好的方向发展时,身为下游车队的HRT在2012年尾出现财政危机,车队一度寄望马青骅能为车队带来3千万美元的资金以支持车队运作,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HRT最终宣布退出2013年F1赛季。
一个月后,马青骅成为Caterham车队的后备车手,参加中国大奖赛的FP1,使他成为史上唯一参加主场F1比赛周的中国车手,可惜他驾驶这台比GP2战车还要慢的CT03赛车,只能垫底。
可是在巴林站前夕,Caterham宣布由曾夺得F1分站冠军的Heikki Kovalainen取代马青骅成为后新备车手,就连GP2的参赛席位也交予Alexander Rossi,外界普遍认为是因为马青骅的商业赞助未到位导致失去席位。
离开F1后,马青骅重返他擅长的房车赛,加盟Citroën厂队参加FIA WTCC,更在2020年为Lynk & Co的卫星车队Shell Teamwork Motorsport夺得TCR中国系列赛年度冠军,期间也有参加部分Formula E分站。目前马清骅效力Cyan Racing Lynk & Co,参加全季TCR World Tour。
董荷斌
本次要介绍的最后一位车手是董荷斌,这位车手在荷兰出生,在早期的一些比赛中是以荷兰车手的身分参赛。为追寻赛车梦,董荷斌依然放弃大学学位,参加2003年BMW亚洲方程式,他的决心也没有白费,当季取得10胜夺得年度冠军。
当时BMW与Williams有合作关系,因此Williams决定签下董荷斌作为他们的试车手,在2003年F1季后测试亮相,成为自熊龙之后首位驾驶F1的华裔车手。董荷斌在2004年挑战德国F3锦标赛,在参赛的第3年获得年度冠军,而Sauber也决定在2007年中国大奖赛上任命他为测试车手。
那一年董荷斌升级参加GP2,期间虽然与Renault签约并在2010年获颁为期4场比赛的“阉割版”超级驾照,但未能在GP2取得突破,更在Hungaroring与Jules Bianchi相撞导致腰椎骨折。结果其GP2席位被Renault力捧的Romain Grosjean取代,Grosjean早在1年前就代表Renault出赛并在车队改名为Lotus后坐正。
董荷斌现在为荷兰电视台Viaplay担任赛车评论:
虽然董荷斌仍维持Lotus的测试车手身份,但当时车队已经没有空余的席位,失去F1机会的董荷斌决定前往美国参加Indy 500,但由于撞车导致无法参赛,否则他就会成为唯一参加此经典赛事的华裔车手。
之后董荷斌转战竞争激烈的耐力赛,最大成就必定是2017年代表成龙DC车队一度领先Le Mans 24小时赛,最终获得全场亚军和LMP2级别冠军,是至今唯一赢得Le Mans分组冠军的华裔车手,而他也成为FIA世界耐力锦标赛LMP2年度亚军。目前董荷斌专注于日本赛事,如上文所说,他驾驶香港KCMG车队的Honda NSX GT3 EVO22参加Super Taikyu。
其实香港和中国都有很多实力不错的赛车手,除了周冠宇和以上5位与F1擦身而过的车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欧阳若曦、区天骏、叶一飞等。希望大家都对本土和华语地区的车手有更深的了解。
更多赛车资讯,尽在:lightsou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