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后行山溯涧险象环生 山艺教练:暴雨后两日不应上山
连日大雨,天文台上周六更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但有部分山友仍冒雨行山,到野外郊游,有的更趁溪涧水流大,冒险行涧。山艺教练吴铵洋建议,在暴雨后的两日内避免行山,就算停雨都会有危险,“基本上每条小溪都变成大河,平时没有水的地方都变成有水。”
天文台上周六凌晨发出黑色暴雨警告,周日亦挂过红色暴雨警告。尽管连日大雨,但有部分山友在网上分享这两天行山的照片,见到有人为水流大及好玩而去行涧,亦有人行山径但路过急流时涉水而过,还有人在新娘潭的水流中拍照。
了解更多落雨行山的危机:落雨行山揾命搏!盘点八大雨中行山危机 前港姐冠军都曾分享苦况
行山人士黑雨后行山险象环生:
中国香港攀山及攀登总会山艺委员会主席吴铵洋提醒,暴雨后两日都不宜行涧,他说:“不但在于落雨的一刻,就算你见到停雨,都可能有危险。雨水渗入了泥土,当饱和了之后,可能一下子就涌出来。大雨之后,基本上每条小溪都变成大河,平时没有水的地方都变成有水。(几时可以考虑行山?)起码隔两日会较稳健,而且选择一些明显路径的路线,例如马路会较安全。”
行山径很多时会路经溪涧,好天时可以轻易踩石经过,不用湿脚,但大雨之后,水流急升,甚至可能变成急流,淹盖路面。吴铵洋说:“原本没有水的地方,可能出现汹涌急流。原本过得到的河涧,水深可能及膝,过涧的话会非常危险。”
他续建议:“没有任何装备之下,建议行回头路,不建议涉水渡过,例如你只是个跑友,上山跑山的,没有相关装备,就不应冒险过去。”他还补充,雨后山路湿滑,很容易滑倒。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礼仪:
行山唔对路记得返转头:决定原路折返的4个重要因素 回头也是一种勇气
除了水淹,大雨过后,山路有机会被沙泥淹没。吴铵洋表示,若果遇上山泥阻路,最理想是回头,“以前曾经发生意外,有行山人士想跨越一些山泥倾泻的位置,但最后失足。踩到松散的泥土上,你不知脚下的沙泥有几松,可能松到一踩就连人带沙石跌落山。”
麦径第4段在黑雨后山泥倾泻情况:
吴铵洋提醒,在暴雨过后的两日,亦要小心选择路线。他说:“最好先行石屎路及马路,行城门水塘、草山这类可以,但行小路就有危险,你可能过不到涧或者山泥倾泻行不到,在山上进退两难就很危险。别说那些偏僻冷门地方,就讲北潭涌怡庭营地对出的北潭郊游径,每逢落雨,水就像瀑布冲下来,简单的路都会变急流。”
见到不断有山友在暴雨后犯险,吴铵洋感叹:“谨慎点吧,落雨就无谓犯险。我们只是普通的远足人士,想行就留下一次吧。如果自己行山的话,知道落过大雨,就不会去些险位,也不会去些可能水浸的地方。如果带课程的话,就更加会避开,带学生不应犯险。”他补充,如果在行山中途遇上暴雨,应尽快找路撤退,行一条明显的山路离开。
另外,渔护署亦在“郊野公园教育活动计划”的Facebook上表示:“经过连日暴雨,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 就算天气好转,都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亦切勿涉足溪涧。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是山洪暴发的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如遇山泥倾泻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离开。”
教你用“GPS远足留踪”服务:
建议放入背囊的行山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