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浪】打石湖白头浪与雷点交错 直立板港将浪尖上的坚持

撰文: 叶诗敏
出版:更新:

5月18日,天文台预报:大骤雨、狂风雷暴。
乌云笼罩的清晨,4名直立板运动员吴宇丰、伍英麟、黎纪贤和戴广达于龙鼓滩昂然划桨出发,展开历时5天的180公里环港之旅,为本地医疗服务筹集资金,寄语港人逆流而上。
时而波涛汹涌、时而烈日当空,首天出发即遇上俗称“打石湖”的强阵风,他们说雷点仅在50米之外。
5天后,热血与汗水交织的“凯旋”就如雨后彩虹。想起出发前一天早预备暴雨烈日的考验,他们苦笑道出运动员的不二法则:坚持、努力。
当下面对未知的香港人,不也是吗?
摄影:罗君豪;短片:叶诗敏

就像被笼罩在疫情阴霾之下,他们在龙鼓滩出发的第一天,同样乌云密布。见惯风浪的大海男儿仍然很“阳光”,逆流逆风,反正都要撑过去。他们说,第一天早上遇上“打石湖”,是5天环港征途中最深刻的经历。

清晨7时半由龙鼓滩出发时天色阴沉、乌云密布,近两小时后便遇上暴风雨。(罗君豪摄)

“石湖风”狂风雷暴突袭 上船一度海中心迷失

外洋波浪较大,大风浪下原本已要加倍费力前进,出发近两小时后,他们遇上了划板以来最惊险一仗。阴沉的天空突然拉下千根丝、万条线,像水廉般打落4人身上,“石湖风”往往伴随大雨和雷暴,风向突然转变,风速瞬间增强。正划往港珠澳大桥方向的4人,由直立到要坐在板上平衡划过大浪,未有因风雨而却步。

白头浪愈来愈急,雨愈下愈细密,同行的物资船船家急下决定并发号施令:“不行!一定要停!全部上船!”扎根大海的认识,以更实质的帮助回馈海上的他们。

由起点前行了近一个多小时后,船上Support Team人员便说已起了白头浪,“即是怎样?”“即浪头有白色与浪花,是强风。”他解释说。(罗君豪摄)
4人在风浪下勇往直前,“以为体能很重要,原来意志也不能少。”港队主力伍英麟说。

“雷点仅在我们50米之外”

早上飒爽的海风后是斜风密雨吹打脸上,放眼看去一道道淡绿色浪涌波纹,却是难得一见的动人风景。伍英麟说当时风速已逾30米,接近3号风球。那时候的波浪已浪高及胸,能见度不足200米,港珠澳大桥与周遭景物已被倾泻的大雨盖过,船家也一度未能找到方向。

除了风雨交加,还不时看到长空划过闪电,大家在船上未敢用电话查看定位,生怕被雷电击中。过后在岸边暂避时,伍英麟说当时雷点其实仅在我们50米之外,难怪船家在靠岸后笑说要吸一口烟:“那么多人命在我手啊!”

港珠澳大桥在运动员上船后,已被大雨冲洗得“消失不见”。(罗君豪摄)
风雨交加过后,4人顺利到达大澳稍作休息,再撑到塘福,完成第一天目标。(罗君豪说)

雷雨过后又一条好汉,雨还未完全停下来,他们已继续起步前往大澳停岸休息。即使是现在回想起来仍犹有余悸,“真的很危险”、“执返条命仔”。

就这样,风雨飘摇与暴烈阳光交错下,由西面的龙鼓滩,逆时针及至最东北的东平洲,他们经历了5天的180里征途。淡绿急涌的波涛、湛蓝而耀眼的平静海洋,山海交织的丰富景色,他们在蓝海洗涤下凯旋,目前为医护筹得$103,347港元。(筹款截至5月29日,连结在此

第二天在猛烈阳光下由塘福划到舂坎角后,他们在滩岸露营休息,“听到隔离鼻鼾好想打佢!”戴广达笑言5天旅程是4人难能可贵的经历与回忆。(罗君豪摄)
体能临界点时,看到队友背后的“坚持”两字,重新获得力量。“要我再拣一次的话,得我一个便不会再做,有人陪就会!”Edmund(中)笑道。(罗君豪摄)

回到熟悉的西贡码头终点时,搬板踏上岸的他们说很累,终于完成了,最想回家睡一觉。黎纪贤(Edmund)开玩笑说:“有镜头咋。没有镜头其实累得笑不出来了。”坚持是因着看到队友T-shirt背上的“坚持”二字,再艰难再累都有同伴同行;狂雨骤降,转身总有船上Support Team守望。

伍英麟说这180公里的历程,比起体能,意志更是重要。

属于大海的人都知道,只有意志坚强,才能到达彼岸。

大海男儿乘风破浪撑到终点是借着“坚持”这不败法则,逆流下的香港人同是。(罗君豪)

有你有我有情有天有海有地的破浪记(按图放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