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盐田梓行山】环岛游探秘宗教文化村落 访教堂行玉带桥
曾经,有近300年历史的西贡盐田梓是一条住了40多户共200多人的客家村落,90年代末,随著最后一户人家迁走而荒废。1999年,从英国回港的原居民陈忠贤当选村长,开始推动复修盐田梓,幸得多方支援、村民及义工合力动工,现时盐田梓已慢慢恢复生机,连标志性的盐田亦完成修复,周末假期时,访岛游人也不少,除了一探岛上的圣若瑟堂,还有各种丰富生态资源,假日村民自制客家茶粿及柴火土窑鸡等,亦是必试之选!
点击下图率先看看盐田梓特色景点、风光!↓↓
导赏点:
1)天主教客家村落 推动文化生态体验
西贡盐田梓是香港少数充满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全村村民皆信奉天主教,村中除了建有百多年历史、全港最妥善保存的乡村教堂——圣若瑟小堂,还有天主教香港教区副主教陈志明的旧居痕迹。
当上10多年村长的陈忠贤,一直以来致力推动复兴盐田梓,近年修复进展良好,“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保留盐田梓独特的客家文化及天主教自然融合的原生村落风貌,集宗教、文化、旅游、生态及度假元素于一身,岛上的天主教教堂、红树林、盐田、文物展馆等都非常值得一看。”村长陈忠贤表示,现时除了周末假期登岛的游人,亦会接受团体如学校、宗教团体的参观申请。
2)客家屋与青山相连相依
虽然现时岛上的客家屋已荒废日久,但在村落中游走,从客家建筑中可了解他们的文化及生活习俗。岛上的客家村屋大多建于50、60年代,并以复式单元为主,通常以2、3户并列,面向南方。民居与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他们大多依靠自然采光和通风来维持舒适天然的生活环境。屋前屋后被树木环绕,与青山相连相依。
更多靓景打卡行山路线:
3)盐田修复重现旧时产盐智慧
环岛游一周,经过圣若瑟堂、客家村屋、文物展览馆、玉带桥、红树林等,便来到此行另一个重点——盐田。盐田梓产盐,主要是利用水流法,当潮涨时海水经水闸流入盐田,多余海水则从另一水闸排出,经过日晒风吹,就能产出海盐。
村长陈忠贤表示,在他出生前,盐田已停产,“盐田是供应村内居民使用及村民初期为生的经济来源,但估计在1920年时已停产,近几年我们成功修复这里的盐田,现时欢迎教学团体来参观体验。”
4)盐田梓为什么叫“盐田梓”?
盐田梓又名盐田仔,距离西贡墟只有约3公里距离,开村先祖在300多年前由中国观澜移居于此。“梓”是指乡里,意思是不忘故乡;而由于祖先掌握产盐技术,于是开垦盐田以此为生,因而命名为“盐田梓”。
补给点:盐田梓食店
交通资料:
前往盐田梓村街渡(船程约15分钟)
西贡码头开出:10am、11am、12pm、1pm、2pm、3pm(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盐田梓码头开出:12:20pm、2:20pm、4pm、5pm(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查询电话:2791 6226*西贡码头亦有其他街渡线可到盐田梓码头
(路线提供: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文章转载自“野Guide - 野外动向 HK Discovery ”,原文:天主教客家村落 — 盐田梓】
【野Guide】多元化网上杂志平台!以【香港人视野・香港人足迹】的理念去探索世界,俾喜欢行山露营、运动跑步、绿色生活、生态保育同深度旅游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