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平治Team Order可耻? 车队利益与公平竞赛的挣扎
平治“大佬”禾夫在俄罗斯站动用Team Order,被人批评可耻,咸美顿被外国网民口诛笔伐,成为众矢之的。Team Order是车队的最后王牌,为维持利益的最大武器,也是对公平竞赛的唾弃,表现出车坛最现实的一面。
索契可谓保达斯“福地”,他首次夺得分站冠军,正是去年俄罗斯站,今年继续强势,取得排头位资格,正赛一直领先一众车手,看来今年首个分站冠军已是其囊中物。
不过,禾夫此时要领先的保达斯“让位”给咸美顿,保达斯亦十分听话,“让位给有需要的人”,“咸仔”最后夺得生涯第70站冠军,在车手榜领先劲敌、法拉利车手华迪尔50分。
有F1便有Team Order
今次事件再次刺激“反平治”车迷神经,纷纷走上F1的Facebook专页,批评“银箭”及咸美顿是车坛笑话。
车队指令(Team Order)是车坛早就有的东西,早在F1初初成立的年代,若某队的一号车手战车出事,甚至允许二号车手将自己的车子让给一号车手,让对方完成比赛。
08年炒车门最黑暗
今次让路事件对车手冠军争夺战形势确有影响,但却不及1964年法拉利车队的那一次。当年车手冠军要斗到最后一站,法拉利的宾迪尼(Lorenzo Bandini)让路给索迪斯(John Surtees),好让后者有足够分数,以1分之差击败格拉咸希尔(Graham Hill),夺得世界冠军。
2008年新加坡站,小毕奇更故意炒车去逼赛会出动安全车,让艾朗素得到胜出机会,相对而言,让路已算是车队指令中程度最轻微的。
“炒车门”当年发生时,车队指令为规则所不容,为何现在又有Team Order呢?下面将有更详尽解释。
希尔威逼车队落柯打
有时候,并非由车队“落柯打”,而是首席车手逼车队下达的命令。现已不存在的佐敦车队,1998年比利时站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多得法拉利及麦拿仑双双炒车退赛,他们爬上了第一位。
当时希尔(Damon Hill)领先,但车队另一车手拉夫舒密加(Ralf Schumacher)有力后来居上,希尔即在无线电向车队转达这样的讯息:
我现在跟你说,你们最好听清楚。如果我们斗车,有机会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这取决于Eddie(艾迪佐敦、佐敦车队主席)。如果我们不“私片”,就有机会“包Q”,这是你们的决定。希尔 1998年比利时站
最后佐敦选择出手,要求拉夫收油让希尔夺标,拉夫在颁奖台上可以“面部发黑”来形容。
希尔及艾迪佐敦曾在F1官网就此事侃侃而谈,更以当时决定为荣,大笑之际全无羞耻心。二人的反应告诉了大家什么?
结果大于一切的世界
希尔及佐敦的反应,告诉了我们一件事:“赛车世界,结果、利益大于一切”,体育精神微不足道。在这个利益大于一切的环境中,要在利益及公平竞技之间取得平衡,是十分困难的事。
国际汽车联会(FIA)曾在2002年禁止车队指令,但一众车队仍是想尽办法“走法律罅”。2010年德国站,法拉利的工程师跟马沙说“艾朗素比你快,你可以确定明白这个讯息吗?”马沙最后收油让艾朗素爬头,FIA在10年赛季后承认,不可能禁止车队指令,2011年已不再禁止Team Order。要全面阻止Team Order十分困难,某程度上只可以限制车队下达不影响赛果的命令。
遗憾的是,赛车场不是什么理想乡,是最现实又残酷的世界。众人心中理想的体育精神、公平竞赛,根本一开始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