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人才?深圳今年建设筹集保障房10万套:让新市民、青年舒心生活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今年将建设筹集保障房10万套(间)。1月9日,今(2024)年首批安居房启动配售,提供房源2197套;2月下旬,今年首批保租房启动配租,提供房源384套。

深圳市政府指出,近期还将计划推出一批安居型商品房和可售人才房项目,房源达5000余套。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管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

玉田村保障房小区环境生活机能齐全。(深圳特区报)

2023年底,深圳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集中开工,此次开工共有13个项目,房源合计1万余套,由此拉开了深圳新一轮大规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的序幕。

城中村是很多新市民来深奋斗的第一个落脚点。为更好满足刚到深圳创业的青年人的住房需求,让他们更有信心地融入城市,深圳大力推进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为新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可负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玉田村是万科参与城中村改造并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一个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对楼体进行结构加固,完善消防设施,开展老旧墙体改善和房屋软硬装改造,给年轻租户提供的不仅是一张床、一个住的地方,而是更高品质居住服务。

东北人到深圳工作 月入8千租房2千

从事新能源车销售工作的东北青年吴军来深圳两年多了,一直租住在玉田村的泊寓青年公寓,“我租的是一个开间单房,价格比周边其他城中村的要便宜。而且这里环境更好,房间整洁舒适,设施齐全,拎包入住。”“我月收入8000元左右,租房开销近2000元,没有太大压力。”他说,公寓管理非常规范,还经过消防安全改造,住得安心、舒心。特别是住在这里的多数是年轻人,泊寓经常组织一些社团活动,结识了不少好朋友,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处非常融洽。

公租房最平只须560多元

居住在龙悦居二期6栋的马小姐很满意自己目前住的单身公寓公租房。她认为,自己的住房交通方便、生活便利、租金合理,“30多平方米的单间,月租金只有560多元,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深圳保障性住房希望能满足青年生活。(深圳特区报)

“楼下就是公车场站,出行十分便利。”马小姐在景田片区工作,每天上下班除了选择乘公车以外,还可以步行约10分钟到深圳北站乘坐地铁。

马小姐也提到小区的配套,“有玉龙小学以及深外的分校区等,孩子们就学非常便利。”小区周边还建有北站中心公园、白石龙音乐公园、玉龙公园、逸秀公园,节假日她经常约上朋友和邻居们去公园散步。“住进心仪保障房,工作生活有底气啊!”马小姐笑著说。

深圳盖保障性住房:要打造创新人才的“理想之城”

深圳以高品质发展为目标,在解决市民住房难问题上,不仅强调要多建房,更要建好房;不仅追求有得住,还要住得好。通过“按需定建”,围绕“20+8”产业丛集、轨道交通站点、20大重点区域和市、区中心片区,全力推进以便捷通勤为目标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工作,并统筹做好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努力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最大限度降低新市民青年人的通勤成本。2023年,深圳共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8.9万套(间)、供应分配10.3万套(间)。

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以更大力度加快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按照“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工作要求和“四跟”(跟著产业园区走、跟著大型机构走、跟著轨道交通走、跟著盘活资源走)发展策略,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房10万套(间)、供应分配6.5万套(间)。按照好房子、好小区的标准,高品质建设各类住房,让人民群众住得更舒心。

《深圳特区报》指出,深圳是全球创新人才最向往的“理想之城”,这里机会多、工作多、工资高,是公认的青年人创业、就业首选地。对于这样一个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年轻城市来说,想要完全依赖市场化的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不太现实。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管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是又快又好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务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