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70周年 习近平:提高国际传播力、展现可信可爱中国形象
9月23日,在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中新社发贺信指出,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3日上午,庆祝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出席大会并讲话。他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突出中新特色,面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外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不断壮大海外知华友华“朋友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和力量。
同日下午,中新社召开社委会扩大会议,中新社政文部副主任郭金超表示,要不断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习近平总书记活动报道和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作为重中之重,紧扣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大议题,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心用力用情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气质的新闻作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
中新社总编室主任张红提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我们将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帮助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中新社七十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导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湾居民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
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于1952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目前,该社有52个境内外分社,建立了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系统,形成了覆盖海外大多数华文媒介的用户网络。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由范长江、胡愈之等1938年在长沙开始发稿、于桂林正式成立的国际新闻社。
廖承志最初提出设立中国新闻社的动议,并负责中国新闻社的具体筹备工作。作为革命家的廖承志是党内优秀的宣传家,有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是延安时期新华社创始人之一,十分熟悉通讯社的组织架构和运作。
中国新闻社成立不久,相继调来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新闻工作者;调来一批海外华侨报人,有的做过海外华文报刊的主笔、总主笔,有的做过海外华文报刊的社论撰稿人。一家传媒机构调集如此众多的海外华侨报人,这在中国传媒发展史上是相当独特的历史现象。
“中新风格”被归纳为“官话民说、中话西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在中新社的采编手册上,“中新体”写作风格被概括为五个字:实、宽、短、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