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旱灾供电紧张 南京明起一连两天“射火箭”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撰文: 梁子杰
出版:更新:

受南方连日高温及四川大旱影响,中国多地电力供应紧张。为缓解旱情,南京市气象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南京市气象局在23-24日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南京市政府表示,经向空域管制部门备案,六合区马集镇许家祠堂(118°44′40″E,32°30′40″N)、浦口区气象局新址(118°35′27″E,32°03′59″N)为增雨作业点,以作业点为中心半径10公里内的行政区域。

政府提到,作业使用设备为WR-98型专用人工增雨火箭,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作业现场安全警戒范围(距离火箭作业车半径50米以内)禁止群众围观。

气象局呼吁,在作业区域内(离作业点半径10公里左右范围内),如发现人工增雨作业火箭弹残骸或故障弹,请立即向南京市气象局或当地派出所报告,不可擅自拆除、搬动或储藏;如发现火箭残体降落时,请注意避让。

人工增雨作业区域。(南京市委市政府)

中国天气网2010年3月22日曾发表的《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作业方式》指,人工影响天气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晴天或天上的云很薄就不具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过冷水(低于0度而不结冰的水)含量,云中要有上升气流,这样才通过地面的高炮、火箭或飞机将催化剂携带到云中的有效部位,就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不过,在大旱期间往往具备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也少。

资料提到,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为“触发机制”四个字,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有云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有降水潜力和开发利用可能(云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对冷云来讲主要要有较丰厚的过冷水区)的云才可催化致雨。

2021年8月24日,一名男子在北京后海地区购物区的商店里睡觉时用防护面罩遮住眼睛。(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