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政策执行者走向形式主义 胡锡进:对下负责才是真正对上级负责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疫情防控期间,不时有政策执行者与民众之间出现张力的情况。周五(3日),《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前总编辑胡锡进发表评论,谈到了政策执行者只顾对上负责,致力于让交代任务的领导满意,而没有顾及对下,也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从而偏离了实事求是,走向了形式主义,甚至不顾常识常理硬来的问题。他强调,要真正对上级领导负责,就必须同时向下对人民群众负责。

胡锡进表示,在中国体制内,当然需要所有公职人员都按照组织纪律原则对上负责,唯有这样才有凝聚力、战斗力,但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对下负责,对老百姓负责,准确而言,这是对上负责的根本方式和途径;只有对下负责,把事情办得老百姓满意了,才算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与的任务,实现了上级工作目标与基层百姓利益和意愿的对接,属对上负责的一个完整闭环。

然而胡指出,少数干部做事情时机械执行上级指示,不顾现实情况强行推进,甚至为了向领导表现自己执行态度的坚决,搞不顾现实的措施加码,导致了在执行面的粗暴用权,严重违背常识常理,引起群众的很大意见。他认为这根本不是对上负责,只是做出了执行上级指示的姿态和形式,其本质是对工作结果既不担当,也不负责,这也常被认为有利于明哲保身,非常糟糕,“那些人实际上破坏了上级机关下达工作任务的基本导向和宗旨,最终导致了工作效果的偏向,从而有损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与开展工作的整体目标背道而驰”。

胡进一步称,希望在工作中与老百姓的意愿发生激烈摩擦的干部做出反思,国家也需在制度上鼓励各地官员开展工作同时对上和对下负责,把老百姓是否满意作为干部履职评价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强调做事情让老百姓满意,上级才能够最终满意,这个逻辑必须保持十分强大,同时向下负责应该成为对上负责的检验,也成为党员干部保持忠诚的检验。

胡最后表示,做好工作不是拍胸脯“坚决执行领导指示”,然后转过脸不顾实际蛮干那么简单,“工作越艰难越要春风化雨,越要顺著事情本身的脉络用力,让人们感受到蕴藏于我们社会制度深处的炽热和国家工作路线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