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入屋消毒言论内地被删 美专家答01:物品测出阳性是病毒尸体

撰文: 蔡苡柔 梁子杰 姜庚宇
出版:更新:

5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规定,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后,应该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但近期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通过物体表面接触传播是很小的概率事件,引发争议,入户消毒是否有必要?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消毒?消毒是否有效呢?

此前,内地网络传出一篇题为《快递消杀、入户消杀有必要吗?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唐德良(副)教授的解答》的文章,引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系唐德良(Deliang Tang)教授说法。唐德良称,病毒不是一个“完全的生物”,它自己无法单独活著。他指出,不能因为在确认物体表面时,试验结果回来是阳性,就推论这里有新冠病毒。因为检测到的是新冠病毒的尸体,“只不过新鲜一点”。

该文章发出后,迅速引发广大讨论,有分析认为,该论点侧面证实“入户消毒”没有必要,但文章随后被删除。《香港01》记者向唐德良求证,他回答称,该文章引述的内容,的确是他在私人群组中的意见,而相关引述亦获得他的授权。他指出,“我讲的是科学事实,大众明白了,沟通也会容易”。

新冠病毒可停留在物体表面数日,但有研究显示多半是死病毒。(unsplash@anton-y)

此前引起热议的文章中,引述唐德良说法指出,病毒一定要寄生于一个活体内(宿主),活体可以是昆虫、动物和人体,这也就是病毒不可能在普通物体表面存活的原因。病毒的生存和复制还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适当的酸碱度等等。若把时间拉长,“病毒在刚刚离开机体最初几秒可能是活的,不过仅以秒计,到不了分钟”。

至于为何会检测到病毒在各种表面?唐德良表示,这是一个定义上的差距,“我们所谈的病毒是否存在,是指有复制能力的活病毒。只有处于这种状态的病毒才会引起传播,造成新的感染。”

他强调,生物检测领域各种方法发展很快,新方法新技术大部分是建立在DNA水平上,“既灵敏,特异性又好”,因此可以测出新冠病毒。但他指出,在确认物体表面是否存在可复制,会感染他人的活病毒就有问题了。

唐德良指出,不能因为试验结果回来是阳性,就推论这里有新冠病毒,检测到的是病毒的尸体。这大部分是非医学院实验室出的问题。好几篇文章还是出自“院士”实验室。

他在文中提到,冷藏运输中的病毒污染也不可能。因为冷藏确实是一种保存病毒的方法,但其条件十分严格。以他自己的实验室为例,病毒是存放的液氮罐中,零下198且病毒必须在一种特殊的培养液中,需要逐步降温(一小时降一到二度);“这过程十分麻烦,还费钱,稍不注意,病毒就死了。所以一般冷链物流没有可能满足这一类条件”。

不过,3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Omicron在光滑及凹凸不平物件表面的稳定性,远高于原始病毒株。原始株于不锈钢及聚丙烯表面于存放后第4天已失去传播能力,但Omicron“生命力顽强”,就算在光滑表面上7天内仍具有一定传染力。

该研究团队比较了Omicron BA. 1 SARS-CoV-2变异株及原始株,在五种不同物料表面上的稳定程度,分别是不锈钢、聚丙烯、玻璃、纸巾及打印纸。结果发现,Omicron BA. 1 SARS-CoV-2变异株在不锈钢、聚丙烯及玻璃表面存放后七天,仍具有一定的传染力;而原始株在不锈钢及聚丙烯表面,于存放后第4天已失去传播能力。(港大研究:Omicron病毒在光滑表面7日仍播毒 白纸带毒可长30分钟

官方:难判定病毒死活 要阻止病毒传播

5月27日针对记者提问,近期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通过物体表面接触传播是很小的概率事件,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回答称,在传染源隔离后,防止新冠病毒通过环境、通过物品传播就成为了重点。

他指出,新冠病人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离开以后,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上可能存在活的病毒,在正常使用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终末消毒。

入户消毒在内地引发争议,图为一户人家中梳化和地面都被喷了大量药水。(影片段落)

张流波提到,要判定病毒的死活,有时候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不只跟时间有关系,也跟病毒的特性、病毒的数量、当时环境的温度、湿度、污染物的多少、阳光照射的强度以及材料特点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所以要做一个科学的判定。

他强调,终末消毒结束后,可确保环境及物品中不再有活病毒存在。他提到,入户的终末消毒是阻止病毒经过家庭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入户消毒操作的时候,为了保证人员安全,家庭成员需要在消毒结束以后才能进去,消毒队员本身也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人阳性整楼入户消杀”?

此外,对于部分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入户消杀”加码到“一人阳性整楼入户消杀”,引发广泛争议。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政策文件、技术操作流程、消毒方法的培训,以及加强消毒过程中的监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