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 动态清零是社会成本最低抗疫策略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内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官媒《人民日报》今天(24日)发表评论文章指,面对Omicron是“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及其造成的巨大损失。

文章指,动态清零不是要求“零感染”,而是对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精准地切断传播链,不任由病毒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疫情反弹。追求少感染,而非“零感染”,意味着一旦出现疫情,早发现、快速围堵、切断传播,这体现了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章指,从病毒本身特点看,Omicron并非“大号流感”,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感染人数多,对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潜在严重威胁。

从中国现实国情看,中国有超过14亿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

上海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新华社)

若选择“躺平”,放任病毒流行、大范围传播,不管“防”,只管“治”,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势必形成规模性反弹,从而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最终付出的代价必将巨大。

文章指出,一时的“管”是为了更好的“放”。短期来看,严格的防控措施难免会让一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但长远来看,一时的不便是为了实现更多人的平安幸福,短时的管控是为了促进更健康持久的发展。只有疫情被有效控制住,经济发展和正常生活才能具备有利条件;疫情愈早得到控制,经济发展所受影响就愈小。

文章举例,上海市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吉林省宣布各市州均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黑土地上春耕的场景陆续回归;深圳市经历7天“慢生活”后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一个个疫情防控成果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有效可行。保持战略定力,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积小胜为大胜,我们就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