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缺煤为何不用可再生能源替补? 专家解读拉闸限电七大焦点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近期内地限电波及十多个省份,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东三省更要“拉闸限电”。《新京报》报道,国家电网公司曾公布称,将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对于为何近期会出现供电短缺,停电为何无法提前通知等七大焦点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韩雪、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给出一系列解读。

1. 此轮供电短缺是否与“能耗双控”有关?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能耗双控”,将各地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倒逼转变发展理念。近期,部分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能耗双控”下的考核压力被不少分析指为供电短缺的背后原因。

韩雪表示,“能耗双控”对各地都有施加一定的压力,去年年底个别地方也出现过通过限电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情况,但对此轮供电紧张并非主因,更不可能为此对民生产生影响。

彭澎指出,“能耗双控”情况下的用电紧张,通常是通过有序的限电来实现,部分没有被列入“双控”指标红灯的省份出现限电,大多是因为电力供应偏紧造成。以广东省为例,该省实施“错峰用电”主要是高温“加持”电量负荷双增长、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等因素造成,因此采取停工停产整改等措施,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服务业等用电。

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有“中国最冷小镇”之称。由于气温骤降,呼中区今年9月中旬已正式开栓供暖。图为呼中区供暖工人给供暖锅炉上煤。(中新社)

2. 近期为何会发生供电短缺?

东北多地的限电通知中,都提到因为近期电煤短缺,才令供电紧张。对于出现电煤短缺的情况,韩雪表示,全球范围的大宗商品涨价以及中国疫情恢复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令国内的工业生产需求旺盛,强势扩大了用电需求和煤炭消费需求。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0.7%。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19.5亿吨,仅同比增长6.4%;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6298万吨,同比下降8.3%。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9月16日至9月23日,电煤采购价格已经达到1086元/吨(热值为5500大卡),同比上涨近一倍,较年初上涨56.26%。韩雪指出,全球范围的能源价格涨价和煤炭供需偏紧,进一步推高电煤价格,“煤价和电价的倒挂严重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尤其是在迎峰度夏后,电厂发电的意愿较低,库存水平也较低”。

火电是供电主力,占全国发电总量的七成以上,水电则是第二大供电来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5个月,水电占全国总供电量的11.6%。不少专家表示,今年水电发电量不积极也是供电短缺的重要原因。

3. 为何对居民拉闸限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0年度,国内居民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4.6%。对于东北限制居民用电的原因,国家电网客服曾解释,东北地区已经首先对非居民执行有序用电,但在执行后仍存在电力缺口,为了不造成大面积停电,才采取对居民限电的措施。

韩雪解释,和限制其他电力负荷的必要性相似,限制居民用电也是为了防止电力缺口的出现导致电网损伤进而影响更大范围的用电,但前提是工商业等位序低的负荷已被切除,“居民用电在我国电力保障的优先序中位序很高,仅在工商业限电仍无法弥补用电缺口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对居民限电”。

+4

4. 电力供应缺口大不拉闸,会损伤电网设备?

近日,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等地在用电高峰时段实施“拉闸限电”。韩雪表示,如果不限电,则会造成电网的频率下降,损害在网的设备,也会造成更多可以正常发电的设备脱网,进而产生更大的电力缺口,甚至可能造成电网的解裂。

韩雪指出,电力的供需是瞬时平衡,如果储电则需要向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转换。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成熟度较高、成本较低的大容量、长周期储能的形式。若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缺口,为防止波及更大范围的用电和发电,限电是最后的手段。

5. 为何无法提前通知停电?

据此前报道,东北三省不少地方都是突发“拉闸停电”,未有提前通知。国家电网客服曾称,由于电力供需紧张,情况紧急,可能出现无法提前通知用户的情况。

韩雪介绍,根据《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启动Ⅱ级有序用电措施意味着该地的电力负荷缺口已经达到10%—20%,但仍然未能填补缺口。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

韩雪表示,根据相关法律和行业操作规程,有序用电或常态化供电短缺的情况下限电是需要提前通知,且会有相关预案。在无法提前预测或更紧急的情况下,为避免更大的故障,需要紧急切断负荷,且事故越紧急,通知的窗口期会越短。限电通常会出现在用电的高峰时刻,如上午10时或晚上7时至9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水电仅占全国总供电量的11.6%。(中新社)

6. 在煤电短缺的情况下,风力发电、天然气等为何未能替补?

黑龙江省发改委的消息提到,进入9月份,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电力需求屡创新高,加之供暖期前的设备检修、火电机组发电能力受限、新能源发电减少等因素影响,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特别是9月23日以来,东北电网水电减少、新能源发电不及预期,造成当地电力严重缺口,拉闸限电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居民用电。

前述数据称,今年前5个月,水电仅占全国总供电量的11.6%。韩雪表示,国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和煤炭价格上涨的趋势相似,导致全球天然气供需十分紧张,中国天然气需求约一半需要进口,在价格飞涨和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天然气和煤一样供应紧张,“与水电类似,风电瞬时的发电量取决于当下的风速情况,且风电总体占全国和东北的发电比例很低,2020年风电发电量占东三省用电量的比重不足11%,目前对于整体电力供需影响不大”。

7. 煤炭紧缺,今冬供暖能保证吗?

按往年常规,10月中旬是东北地区正式供暖的日子。在煤炭供应量紧张、部分地区电采暖的情况下,今冬的供暖如何保障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彭澎表示,以目前形势而言,煤的价格恐怕很难快速降下,紧张的局面应该还会持续。

韩雪表示,国内煤炭总体供需紧平衡的态势会持续到冬季,国家需要尽快保障煤炭生产、进口和供应来开源,以控制新上产能过剩的高耗能项目、提高能效、加快多元化的电源建设等办法来节流,通过开源和节流这两方面的工作来保障冬季采暖用煤的有效供应。

近期,国家发改委已开展相关工作,加快释放煤炭产能,包括组织保供煤矿产能核增、支持保供露天煤矿接续用地、补签煤炭中长期合同等,全力保障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安全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