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倡“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把资本和生育结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早前曾提议“将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下调不生孩子的资本份额”,近日这番言论引发舆论争议,有网友质疑这是在提倡“惩罚”不生孩子的人。
赵燕菁接受陆媒采访时澄清,他想法的核心是公共服务资源再分配的公平,又举例可以将国企股份划拨有子女的家庭参与分红,子女就业后,股票可以解禁套现。
赵燕菁今年5月在一个会议上表示,“原来生孩子,是因为孩子和现金流直接相关,家里多一个孩子,就多挣一份工资。现在我们必须把它和这个资本挂钩,挂钩意味著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家庭,社保、养老金都要不一样,不生孩子的,就没有保障房,结婚再分房”。
赵燕菁又指,“要把资本和生育率结合在一起,才会给市场一个信号——不生孩子的人相较于生孩子的人,资本的份额就要下降。只有创造出这样的机制下,让生孩子变成有意义的事,人才更愿意多生”。
《红星新闻》15日报道指,赵燕菁解释,他的原话是,“我们也可以将养老金、社保、保障房分级,然后与子女多少挂钩——子女多的标准高于子女少的,没有子女的只可享受最基本的保障。进一步,还可以将社会劳动再生产作为新的‘国策’,所有公共福利——就学、交通、就医——都和子女数量挂钩……将生育变成有价值的经济行为”。他澄清,这核心是公共服务资源再分配的公平。
赵燕菁又解释,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获得多少养老金和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著不生小孩的人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在小孩抚养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不应该让抚养小孩多的家庭在社会再分配中多分配一点吗?”
赵燕菁又引用新加坡的例子来支持他的看法。他表示,生育的必要条件是抚养后代对个人家庭而言必须是有效益的,剩余的充分条件是抚养后代的成本必须低于家庭因此获得的效益,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要把组屋获得资格与是否结婚挂钩的原因。新加坡为了鼓励家庭功能,在社会福利和住房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在实际操作方面,赵燕菁又举例,可以将国企股份划拨有子女的家庭参与分红,子女就业后,股票可以解禁套现。将资本和生育结合是一个开放的话题,不可能产生于教室和课本,而是要各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