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多数人实际不知与香港合作方向 学者吁港府加强宣传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进度备受社会关注,最新消息是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20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将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给予海南多达28项政策措施自由化便利化优待。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亦息息相关,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她就有提及海南省领导得悉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的青年就业和青年创业计划,主动提出在海南为香港青年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并安排所需的配套。
本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接受《香港01》访问时,不但有谈到海南自贸港的优势,更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人实际上不太了解香港能够与海南合作的方向,呼吁港府应加强宣传。
梁海明认为,中央以海南自贸港作为国家战略,在国际层面的考虑,是希望突破美国、个别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同经济脱钩;国内层面考虑就是希望通过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寻找一个更加好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其它城市借鉴,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所以,海南自贸港发展的重点很简单,就是开放,再开放,吸引更加多资金、技术、人才前往海南。希望未来可以再打造一个新加坡、杜拜、香港。”
梁海明并指出,海南自贸港的开放程度可谓达中国前所未见水准,因实行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发展。譬如,税收方面,海南对169项的入口产品实行零关税。个人税收上,海南亦较香港低,香港要交税最高17%,内地是45%,而海南最高只有15%。在零壁垒发展方面,海南致力吸引外国投资,更是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只要没有禁止的行业,就可以前来投资,尤其是旅游、交通运输、金融、商务服务、技术服务、医疗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行业非常欢迎,只有博彩、房地产行业被禁止。
梁海明称,海南自贸港要成功发展,可以与周边其他城市可如何配合协作。海南是在东北亚、东南亚的中间,一边是中国内地,一边是东北亚的日本及韩国,一边是新加坡、泰国等东盟国家。所以,海南如果要做服务业,可以“海南+日本、韩国”,如果要做制造业,则可以“海南+东盟国家”。此外,做教育的话可以“海南+香港”,做创新科技可以“海南+粤港澳大湾区”。
为了弄清楚海南自贸港与香港有哪方面能够合作,梁海明利用大数据收集过去一年,全球的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网上讨论区上,同时讨论到香港和海南的情况,包括香港和海南有无机会合作的合共超过6.87万个资讯,并用人工智能(文本情绪分析)分析内容。梁海明发现,只有2%的人的看法比较负面,认为香港和海南合作不了,两地是竞争关系,海南会抢了香港的地位。而18%的人就比较正面,认为海南自贸港要未来开放和发展的行业,譬如旅游、金融、商务服务、医疗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行业,香港其实是师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海南是学生。老师其实可以教导学生怎么去发展,最后学生学懂了,老师又收了学费,最后大家可以共赢。
过去一年讨论香港、海南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相关资讯的文本情绪分析:
最多的人是中立态度,有73%,他们会觉得如果海南和香港可以合作、共赢,当然是好事。不过,最好香港政府可以提前做多些工作,有实质行动帮忙业界、市民了解海南自贸港,不要讲了等于做了,翘埋双手等于帮手。
梁海明认为,上述数据反映香港政府未来要加强海南的宣传,给大家进一步了解海南。同时,香港是海南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占该省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97.0%。在海南有投资的香港公司,可以请多些香港年轻人过去工作,加强了解海南,挖掘机遇。
梁海明又提到,大数据分析发现,过去一年,15.9万条的资讯是讲海南希望发展甚么产业,讲的次数愈多多,表示对这些产业愈有兴趣。比较多的是人民币(8234次)、绿色发展(4064次)、创新科技(3267次)、数字经济(3404次),电动汽车(2747次)、新能源汽车(2089次)、金融产品(1389次),债券市场(903次)。梁海明表示,只有了解海南省近期最希望发展甚么产业,就可以进一步进行合作。譬如,海南-香港国际网络电缆,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可以用,届时可实现海南、香港及珠海三地的互联网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