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曝某穷县1/3收入来自交通罚款 批“靠路吃路” 做“山大王”
近日,广东佛山一处高速路岔道被网民指控标志设计有问题,导致已有超过62万人在该处“被迫违章”收到罚单,而依据每次违章处罚200元(人民币.下同)计算,该路段已取得1.2亿元的罚款收入。这些关于交通执法罚款的极端事件,在内地引起舆论热议。
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17日报道指,在北方某县调研发现,这个山区县一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1亿多元,令人吃惊的是当地交通违章罚款一年竟达3000多万元,达总收入1/3。
报道指这是“靠路吃路”的“山大王”(土匪的别称)捷径,“电子警察”被一些地方异化为借机生财的摇钱树。
《半月谈》报道指,该不通高速公路的山区县是煤炭运输必经之地,许多运煤车辆进出,都要经过这个县。当地有干部表示,县里工业不发达、企业较少,“领导要钱就找交警等执法部门”。
当地许多司机反映,县内一段几十公里的省道上,就有近10个电子违章抓拍设备,在其他道路上,“电子警察”也很多。有司机说,除了设置的横杆测速设备多之外,该县在道路下坡、拐弯等地方的路边树旁还有安装立杆式测速抓拍设备,十分隐蔽 。
一位被罚数次的司机对这个县内省道上某个立杆测速设备颇有不满:“对来车拍车头,对去车拍车尾,道路规定时速60公里,突然限速30公里,不是特别熟悉的当地人,很难避过,一旦超速被拍,经常会被扣12分、罚1000元。”当地也有居民反映,群众对这个立杆式测速设备颇有怨言,设备也曾数次被人为破坏。
报道指,这些现象表面上看是某些职能部门执法方式不当,但根子上是少数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作祟。地方民生事业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当地领导干部应该通过带领当地苦干实干,大力发展经济获得,而不应该走这种“靠山吃山”、“靠路吃路”的“山大王”捷径。
据早前报道,内地网民袁先生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张“广东佛山广台高速43公里处岔道口62万人在此违章”的截图,并称按每次违章处罚200元计算,该路段已取得1.2亿元的罚款收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袁先生指,今年2月底,他的确开车在广台高速43公里200米处,压实线造成违章,但违章是被迫的,主要原因是该段道路标志标线设计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