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集体爆发 AI、智能终端领域突围 寒武纪业绩暴增4230%
据此前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试图阻止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电脑芯片出口到中国,但有分析师认为,此举可能会适得其反,美国可能会因此将芯片市场拱手让给中国。
据内地《大众日报》4月21日报道,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与AI技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国产芯片(内地称:芯片)企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多家龙头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在业绩上呈现惊人增长,从AI算力芯片到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再到先进封装技术,中国芯片产业链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协同效应。
寒武纪业绩暴增4230% 首度实现单季盈利
作为这一波增长浪潮中的佼佼者,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的表现尤其亮眼。据企业财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总营收达11.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5.56%,虽然全年仍录得4.52亿元净亏损,但第四季度已成功扭亏为盈,实现2.72亿元净利润。更令人惊喜的是,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营收飙升至11.11亿元,同比暴增4230.22%,净利润达3.55亿元,显示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这一惊人增长主要得益于AI应用的快速落地。报道指出,寒武纪的云端产品线全年营收暴涨近12倍,其智能处理器IP产品已被集成于超过1亿台智能终端设备中。这家专注于云边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正通过其思元系列产品在服务器市场扩大影响力,为国产AI芯片的发展树立了新标竿。
韦尔股份营收破257亿 高端CIS产品双线告捷
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图像传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韦尔股份。该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突破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净利润更同比猛增498.11%至33.23亿元。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其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191.90亿元的营收贡献,占公司总收入的74.76%。
深入分析发现,韦尔股份的成功来自于其在智能手机和汽车市场的双线突破。在智能手机领域,其1.2um5000万像素的高端图像传感器OV50H凭借优异性能,成为多款国产高端机型的首选,推动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01%。与此同时,在汽车电子市场,韦尔的传感器解决方案也获得广泛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数字成像领域的领先地位。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 封测与制造环节同步突破
在芯片设计企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产业链其他环节的企业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封测企业长电科技2024年营收达359.6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第四季度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9.8亿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电科技在高性能计算系统封测解决方案方面已具备量产能力,运算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1%。在汽车电子领域,其ADAS传感器和电气化驱动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20.5%,显示出在高端应用市场的持续突破。
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代表,中芯国际2024年销售收入创下578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7%。其中,12英寸晶圆营收占比提升至77.3%,反映出中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中芯国际管理层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复苏趋势已经确立,而智能化与高速运算需求的增长正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新兴领域快速成长:内存接口与AIoT芯片
在细分领域,澜起科技和瑞芯微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专注于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的澜起科技2024年营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大增213.1%。该公司预计,随著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的大幅提升,2025年业绩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而AIoT芯片领军企业瑞芯微则交出了净利润同比增长341.01%的优异成绩。公司表示,AIoT市场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各类机器人应用的兴起,为边缘侧和端侧AI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旗舰芯片RK3588的带领下,其AIoT各产品线均保持高速增长。
国产芯片军团全面突围重塑产业格局
综合各企业财报可见,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中国半导体企业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协同发展态势。寒武纪在AI算力芯片领域的突破,韦尔股份在图像传感器市场的领先,长电科技在高端封测领域的进展,以及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方面的推进,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芯片产业全面突围的壮阔画卷。
企业管理层亦认为,随著AI、智能汽车、物联网等新兴应用的快速发展,国产芯片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优势,正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一趋势在2024年已初见端倪,而从各企业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来看,这种增长势头还将持续强化,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可控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