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演练远火打击台湾天然气站 分析:洗地为假,打点穴才是真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解放军东部战区日前完成代号“海峡雷霆-2025A”的联合军演,引起军事观察人士关注。陆媒《观察者网》风闻平台军事评论专栏“大伊万频道”4月4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本次演习陆军某远程火箭炮部队出动PHL-191型箱式火箭炮,对模拟位于台湾本岛的能源转运码头天然气储罐进行实弹射击,展现了解放军远程火力的高精度打击能力。

评论文章介绍,演习期间,解放军透过两车八发弹齐射,对多个模拟储罐展开集中射击,几乎每一发都精确命中靶心,体现解放军远火部队的技术与战术水准,证明其“精打点穴”的能力优于传统火箭炮的大面积覆盖打法。

然而,就在演习过后,在内地军事社群中出现不少“远火洗地”的期待声音。部分网民在微博留言,认为火力密度偏低,期待未来能有如俄军过往宣传片中那样的“地动山摇”式齐射场景。

4月1日至2日,解放军东部战区操行代号“海峡雷霆-2025A”的联合军演,陆军某远程火箭炮部队出动PHL-191型箱式火箭炮。(中国军号)

对此,评论文章指出,“远程火箭炮洗地,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并解释现代远程火箭炮成本高昂,一枚装有GPS/INS制导系统的远火弹药价格高达数十万甚至近百万元人民币,“一辆火箭炮车上装的远火弹药就价值数百万元,两车齐射一次就近千万元出去了”。

文章补充,相较于传统155毫米火炮一发不到5万人民币的弹药成本,远火虽有强大打击力,但用来实施面杀伤极为不经济。以俄军BM30系统为例,其集束弹型号一次齐射最多覆盖403万平方米(约4平方公里),但这样的密集齐射若套用于远火,动辄耗资数亿人民币,实际战术价值远低于点状打击。

文章强调,远火更适用于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纵深精打”,如指挥中心、能源设施、野战机场、地导阵地、电子战系统等。文章以美军M142“海马斯”为例,说明其在俄乌战场上主要用于摧毁俄军高价值装备和纵深防御据点,而非全面洗地式火力压制。

+1

“远火的应用方式,从常规炮兵的面杀伤,转变为高价值目标的精确打击”,文章指出,台湾本岛战略纵深有限,军事与能源设施密集分布,将是远火优先打击的对象。“你看台军在东海岸的机场码头能不能打?衡山指挥所能不能打?永备地导阵地能不能打?……这些几乎都在我们的远程火箭炮打击范围之内。”

文章最后总结,远程火箭炮的战术定位更像是陆军战术导弹,而非传统火箭炮,所谓洗地,更应该称作“点穴”,未来若发生冲突,这类火力武器将扮演“斩首第一击”的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