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车祸3疑问:智驾响应是否及时?为何燃烧?车门是否锁死?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3月29日晚上,有3名女大学生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铜陵,在高速公路撞上护栏后引发爆燃,3人均死亡。有网传消息指车辆着火后车门无法打开。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接受陆媒《澎湃新闻》采访,分析本次事故的3大疑问。

3名女大学生在事故中死亡。(网络图片)
3名女大学生在事故中死亡。(网络图片)
涉事车辆。(南方都市报)

1.) 智驾系统响应是否及时?

朱西产表示,根据小米公布的信息显示,从“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到“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仅2-3秒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用户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应对。

朱西产称,根据现有信息显示,当时遇难者采取了紧急取消智驾、急打方向盘等操作,但是制动踏板的踩踏量仅有30%左右,没有完全刹车,因此减速不充分,以接近100km/h的惊人速度撞上护栏,酿成悲剧。

朱西产认为,“总体来看,警报不够及时,反应时间不够充分,车辆的DMS检测到驾驶员较长时间出现分心状态,两次以上提醒还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停止该驾驶员使用NOA功能,通过这样的惩罚措施避免驾驶员错误地把辅助驾驶系统当成自动驾驶系统使用。”朱西产又指,驾驶员在慌张中能否采取最合理的紧急应对措施也很关键。

事故现场。(南方都市报)
涉事车辆。(南方都市报)

2.) 为何发生燃烧?

小米汽车1日晚间表示,基于目前已知情况,仅能确定,事故车起火并非部分网传的“自燃”,推测是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

朱西产表示,这应该是因为目前全球的电动汽车都还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电池,阴极和阳极之间必须依靠隔膜隔开,否则就会发生短路,被挤压和穿刺的时候隔膜破裂,内短路瞬间就会著火。

朱西产坦言,“这是目前为止的所有的锂电池都存在的问题,更何况是用接近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侧面撞在柱子上,其他品牌的车辆遇到这种情况也无法幸免。”

涉事车辆原貌。(网络图片)
涉事车辆。(正在新闻)

3.) 车门是否锁死?

小米汽车1日晚间表示,“我们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分析事故时车门是否可以打开。目前,就事故时车门是否能够打开,没有准确的结论。”

朱西产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当电动车发生侧面碰撞,导致气囊点火,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 ECU)会在气囊点火指令的同时发送解锁指令,把解锁指令发送给车门控制单元。此时若12V低压电路保持正常,车门锁会在碰撞后约500-600毫秒后完成解锁操作。

解锁失败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在刮底碰撞或非结构性碰撞中,若气囊未点火,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没有生成解锁指令,导致车门保持锁定状态。

第二种原因是电路中断。在正面碰撞事故中,12V蓄电池位于发动机舱,当发生严重碰撞后70-80毫秒内,可能发生电瓶线路断裂,此时即便气囊点火并发送解锁指令,但车门锁因失去供电,也无法执行解锁动作。

朱西产分析称,“目前未有强制性标准要求12V低压电路必须拥有备用电源,车门解锁也不是硬性要求,因此即便碰撞事故后车门未解锁也无法追究车企产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