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2021|特首林郑月娥十指交握疑错手势 致意行拱手礼有讲究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已一年有余,在大多数国家仍在控制感染与维持经济之间煎熬时,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已渐趋正常。当下,中国两会正在进行,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幕,应出席代表2,953人,实际出席2,900人。
在聚焦202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吿》究竟提到了哪些关键词和关键资料,香港前特首董建华、梁振英3月5日就两会开幕发表的宣吿有哪些内容的同时,人大开幕式前香港现任特首林郑月娥与邻近代表打招呼的一幕也引发了关注。
抓拍的新闻图片显示,林郑月娥十指交握与另一名代表打招呼问候,对面的代表回以拱手礼。林郑十指交握行的拱手礼对吗?
拱手礼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中国古代的礼仪绝大多数都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周礼”,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论语•微子》有载“子路拱而立”,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即是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其实应该叫揖礼,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当时作揖就已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拱手礼的核心动作是“拱手”,东晋郭璞在《尔雅•释诂》中注曰:“两手合持为拱。”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手部》有曰:“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由古人记载可以得知,行拱手礼时,通常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中国古人以左为敬,故而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重,谓之“吉拜”,若遇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是谓“凶拜”,多用于吊丧。
而女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若遇丧事行礼,则反之。历史上女子行此礼并不多见,从后来发展看,古代女子更多行的是“万福礼”。现代社会,偶尔也会见到女子行“拱手礼”,比如中国当下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新闻联播》中女主播在大年初一向观众恭贺新春时,就会用到“拱手礼”。
至于两手相握应该置于身体何处位置也有讲究:两手相握,双臂前伸如环抱,举手过额,此乃“帝揖”,在中国传统社会用于祭祀,后被用来向皇室行礼;拱手置前胸则是双手正对胸口,不高于腭不低于胸,平臂行礼。翻阅《现代汉语词典》,可见“拱,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虽并未对具体拱手位作出统一的约定,但日常行拱手礼者置胸前居多。
千百年来,拱手礼已被约定俗成适用于民间见面或约会朋友,双方吿别等,以拱手表示寒暄、打招呼、恭喜、祝贺、感谢之意。在过年过节、拜年祝寿、典礼庆贺时,华人们通常会拱手作揖。在中国大陆关注度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给大家拜年用的也是拱手礼这种手势礼仪。
拱手礼古今变化不大,动作均保留了下来。在礼仪学者郑跃成看来,具体而言,行拱手礼时,两手掌略为弯曲,相叠于胸前或偏上,与小臂一起形成一个“拱形”,曰之“拱手”。其动作也可以理解为一手虚握,用另外一只手抱住。
百年前,一向行拱手礼的中国人开始兴起握手礼。关于握手礼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称英国(以及受英国影响的英联邦国家)等国有见面握手的民俗习惯,而当时因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尊贵地位,握手也就逐渐成为世界通行的外交礼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提倡社交距离,在中国已盛行多年的握手礼因有身体接触,已不适宜。在中国官方的一些会议场合,彼此见面行古已有之的拱手礼已是越来越常见。而掌握拱手礼的一些讲究,也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官场的一节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