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兰州大学研发全球首个疫情预测系统 料疫情2025结束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世界,截至今日(24日),全球感染人数破1.1亿人。由兰州大学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自去年5月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预测了全球超过190个国家的新增确诊病例。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公开活动时,更对预测系统表示肯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的数据免费对外公开。(网上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由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发。该系统会实时引入190多个国家的最新数据,综合考虑当地的温度、湿度、防控措施等,逐个建模,预测未来每日、每月、两个季度及突发疫情新增确诊病例,每10天更新一次预测数据。有关数据免费公开。

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介绍,除了预测,该系统更可用于归因分析,例如病毒变异、洪水和抗议示威活动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为研判疫情态势、采取有效防控手段提供科学依据。系统又引入类似于天气预报的技巧,将前期传播的演变过程考虑进来,形成了气候预测中的“统计-动力”方法与流行病学模型相结合的预测系统。

黄建平指出,传统的流行病学模型中存在较多假设条件,惟疫情的发展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例如管控措施、气象条件、病毒变异等,因此实际应用时会存在一定误差。研究团队利用“统计-动力”方法改良传统的流行病模型,利用实时更新的疫情数据,对流行病学模型中的重要参数,比如传染率、治愈率、死亡率等作出动态估计和修正,大大提高预测精度。

此外,研究团队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包括新冠肺炎传播的适宜温湿条件、季节特征、震荡特征,以及政府干预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等,同时纳入疫情预测系统中,用以改进模型。

据悉,系统最新的结果是对未来5年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若今年1月全球有70%人注射疫苗,且疫苗长期有效,全球疫情到2025年才能基本结束。黄建平表示,抗疫是一个长期任务,积极有效的隔离措施和及时普遍疫苗接种才是控制疫情的最佳方案。

黄建平透露,目前正研发第三版本的预测系统,将各个口岸,飞机场每天进出的人数,以及飞机途经的国家、感染率等因素加到系统中,并引入更多环境影响参数,如自然灾害等,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