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中美开辟气候议题新战场?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在联合国年度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在习近平对外作出气候承诺之前数分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同一个场合才抨击完中国“大肆污染环境”。
针对中国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标。有气候政策专家评论称,这是中国“一个大胆而又精心策划的动作”。外媒则报道,中方的承诺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举措形成鲜明对比。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表态,会成为两国角力的新战场吗?

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在预录的视频中讲话。(UNTV via AP)

9月22日,特朗普在联大讲话中除了再次要求中国为新冠肺炎疫情负责外,还用了不少篇幅批评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每年向海洋倾倒数以百万吨计的塑料和垃圾,在其他国家的水域进行过度捕捞,大面积破坏珊瑚礁,并向大气释放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国家更多的有毒汞。中国的碳排放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目前仍在快速增加。与此相对照的是,我退出片面的巴黎气候协定后,去年美国碳排放的下降幅度超过了参加协议的任何国家。对美国成绩优异的环境记录进行攻击,却对中国的大肆污染熟视无睹的人并不关心环境问题。他们只想惩罚美国。对此我不会听之任之。
特朗普
习近平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今年的联合国大会。 (新华社)

“巧合”的是,习近平在联大讲话中也提到了气候问题,并就中国未来如何应对碳排放作出了大胆声明,直面回应了特朗普的质疑:

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

【话你知.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据介绍,全球60多个国家已经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科学家们认为,必须在这一共识期限内实现碳中和,才有合理的机会避免最严重的气候灾难。

中国承诺,国内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资料图片/VCG)

解决气候问题 中国占领先机?

美国被指是全球累计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中国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数据显示,中国在2018年向大气中释放了相当于100亿吨二氧化碳,是美国的两倍和欧盟的三倍。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习近平的发言可被视作抗击气候变化一战中的重要一步。分析人士称,中国领导人这番表态是想在美国不愿解决气候问题的时候占领先机。

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亚洲区中国气候政策专家李硕称,在特朗普发表讲话几分钟后,习近平作出了联合国气候承诺,显然是一个大胆而又精心策划的动作,“这是习近平出于地缘政治目的利用气候议题的持续性兴趣的体现。”

美国于去年11月正式通知联合国,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由于退出程序需要约一年的时间,预料在今年美国大选后才完成退出。《巴黎协定》旨在限制全球平均增温“远低于”摄氏2度。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批评美国严重阻碍了全球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相关进程。(资料图片/AP)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在联大讲话中虽然回应了美国针对中国碳排放的批评,但没有直接点名评论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作为。在习近平发言的翌日(9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才以强硬姿态回应特朗普在联大上涉华的言论:

美国既不批准《京都议定书》,又退出《巴黎协定》,否认自身约束性量化减排任务,拒绝为保护地球家园采取最低限度行动,彻底游离于全球碳排放体系和安排之外,严重阻碍了全球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相关进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出口国和人均塑料消费大国,但拒绝批准《巴塞尔公约》,为全球塑料垃圾等治理进程设置障碍,将大量废弃垃圾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给当地和全球环境带来了极大危害。这样一个国家有什么资格指责中国?
汪文斌

【话你知.碳排放峰值】

“碳排放峰值”简单说就是预测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本质上反映了未来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的最大消耗量。随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完成,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从峰值开始逐步下降。

欧洲曾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在2025年前达到排放峰值。根据巴黎气候协定,中国承诺其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习近平在联大的发言中,则将中国的时间表提前到2030年前。

中国提出目标但缺乏具体细节

据麻州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斯特曼(John Sterman)估计,如果中国实现了习近平所说的目标,就可以防止世界进一步升温摄氏0.2至0.4度。但《纽约时报》引述专家的警告称,中国目前未提供任何细节,这使他们对未来数年的目标可行性产生怀疑。“面对经济放缓,中国在应对全球暖化的承诺上存在令人担忧的趋势。”

斯特曼教授也强调,“(中国的)承诺并不等同于行动。”他指出,真正的行动是取消新建燃煤电厂的计划,削减对煤电的补贴,完全摆脱煤炭,因未煤炭是发电动力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者。李硕则认为,碳中和的承诺需要中国经济彻底转型。

气候政策专家李硕则认为,“缺乏具体细节可能是为了让中共领导层在短期内保持灵活性,以便在大流行之后寻求经济反弹。”

中国“碳中和”承诺 “十四五”规划成关键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下月在北京召开,届时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外界普遍认为这份关键文件会详细说明必要的经济、工业和环境变化。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指出,中国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很可能成为“全球能源市场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中国的行动有哪些?去年11月27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他也透露,“十四五”期间会继续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和鼓励部分地方和重点行业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路线图和落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