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以大规模死亡换“群体免疫”? 英国构成中国反面
一般认为,始于2019年末中国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在中国受到强力遏制,但在中国境之外尤其是西方世界却正愈演愈烈。
世卫组织在定义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征后,又称欧洲已是“大流行”的“震中”。面对这场巨震,往常在一些经济、环保、安全、价值观等问题上还可勉强以欧盟、北约为整体统一行事的欧洲各国如今各自为政,阵形比较混乱。当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在采取强制措施防控疫情之后,另一个欧洲大国英国却在当地时间3月13日意外提出了“群体免疫”的说法,一时间引起巨大争议。
简单来说,所谓“群体免疫”是指“不严防死守,容忍疫情缓慢发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隐匿性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从而在人群中获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中国境内外一度有分析为其解释是基于科学、专业、理性,以及英国特殊的国情所做出的决定,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但明显有更多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消极无为、不负责任,将造成难计其数的民众伤亡,冷血而残酷的“人道主义灾难”。
3月15日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Matt Hancock)在媒体发文称,英国政府将在下周(3月16日至22日)发布一项紧急法案以对抗疫情,“群体免疫”仅为科学概念。此语与早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说法有些南辕北辙,令人难心捉摸。
不作为将导致人道灾难
关于新冠疫情的病死率,目前仍无一个相对明确的浮动范围。可以说,该疫情的病死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治理措施,都会很容易导致差别很大的结果。
现今中国的病死率约为3.97%。这一数字很大程度上是被湖北省早期措手不及、防控紊乱、资源不足拉高。中国湖北省外的病死率却只有0.93%,而这一数字又是在中国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强力防控、举国动员和集中救治情况下争取来的。
而对当前的英国而言,如果继续不作为,任由英国的病毒和民众“适者生存”、“自生自灭”,很有可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重蹈意大利之前的覆辙。
3月1日意大利累计确诊1694例,死亡34例。两周后的3月15日,意大利累计确诊24747,死亡1809例。其确诊数字已是中国之外最多,而死亡率高达7.31%。如果英国一直不做改变,按照2018年总人口6649万,死亡率以意大利的7%来计算,将有465.43万人死亡以成全英国的“群体免疫”。2017年英国伦敦人口约890万,465.43万约占伦敦人口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首相提出“群体免疫”之后,即将94岁的英国女王伊利沙伯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迁出了伦敦的白金汉宫,住进了英格兰东南部的温莎城堡。美国则将欧洲赴美旅行禁令扩大到了英国和爱尔兰。
作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国家,英国的不作为将会产生很大的外溢效应。如果像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官帕特里克·瓦兰斯(Sir Patrick Vallance)所说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来获得“群体免疫力”,那么英国不仅将成为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战线的一个巨大缺口,其被感染的海量人口将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或传播源,对其他国家民众的生命安全将构成巨大威胁。
美国将欧洲赴美旅行禁令扩大到了英国和爱尔兰,其实只是外界的初步反应,中国《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在大体同一时间建议本国政府立即切断与英国、瑞典两国的航空联系,同时不再向两国公民发放签证,在14天内有两国旅行史的第三国公民也不能进入中国。瑞典官方在3月12日曾宣示不再对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检测。
此外,同为欧洲国家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面临着比中国更多的风险。不论这些国家能否防控疫情在本国的传播,可以想见也将会采取针对英国的更严厉的限制性措施。
因此,在新冠病毒疫情已经席卷100多个国家,需要国际社会积极防控、相互支援之际,英国的退让、妥协做法其实是站到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对立面,将使自身陷入“孤立”。
新型冠状病毒的产生和爆发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中国被认为是疫情的始发地,但中国也是最早通过强力举措控制和扭转疫情的国家。英国的不作为几乎是与中国完全相反的案例,与中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也将是各方评判中国防控疫情的一个参考。中国也有必要对英国的做法及其效果进行跟进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