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湖北潜江撤回“解封” “弹弓手”不是最大问题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俗称武汉肺炎)重灾区湖北省,辖下潜江市在周二(10日)发布第26号通告,宣布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成为全省最先“解封”的城市。
惟时隔仅一天后,潜江市发出第27号通告,取消第26号通告,全市继续实行严格交通管制、人员管控。

外界无从得悉指令系统如何运作,只能猜测朝令夕改的原因。潜江解封令撤销同日,湖北省发布通告,要求“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人员省内安全流动”,以“分区分级分类分时”为原则。由此看来,该县级市的问题有可能是“自把自为”,未经上级批准,自行决定“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封城派与解封派针锋相对

对此网上舆论不一,有一派主张继续封城,因为按官方定义,潜江仍属于“高风险市县”,而湖北整体作为重灾区,怕有防疫缺口导致病毒死灰复燃。另一派则支持潜江解封,因为武汉以外多个湖北县市,已经连续多日确诊病例零增长,湖北近6千万人口亟须恢复经济活动,上学上班赚钱糊口。

中国进入“防疫模式”,市面尚未回复往常繁华。(资料图片)

潜江的“高风险”有多高呢?该市人口约1百万,至3月10日的确诊病例为198宗,与全国相比,其感染比率不算低,但如果以感染人数计,潜江在湖北省内倒数第二,被誉为省内防疫模范。就增长趋势计,潜江于2月27日录得1宗确诊病例,此后连续12天至3月10日均为零增长。

内地“高风险地区”标准为“累计病例超过50例”,以及“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潜江故此仍被视为重灾区。反观香港由2月26日至3月10日,增加36宗确诊病例,感染总数达121宗,政府机关和私营企业均已陆续复工,强力措施亦止于对有风险地区封关。

数据漂亮但防疫继续从严

封城派会说两地不可相提并论,湖北疫情规模庞大,谨慎行事方为妥当。事实是在武汉以外,由2月26日计起14天内,湖北各县市的确诊病例只增加了23宗,超过5千万人口却要等到3月11日,才看到省政府颁布复工复产安排,而参考全国的复工状况,要落实文件恐怕还要一段时间。

▼按图学会选购正确口罩,及其他防疫小知识

+1

朝令夕改或是普通行政问题,撤销解封也许是出于小心应对,然而事件的症结在于干部启人疑窦的“言行不一”。官方数字漂亮,全国多地连续多日零增长,复工文件出了一份又一份,官方新华社更宣告“胜利的曙光已不远”,不过各地的复工复产进度缓慢,地方政府的防疫管制未有松懈。

由1月23日武汉封城计起,防疫状态维持了1个半月;由2月10日各地相继复工计起,低速进度维持了1个月。封城派大概会反驳指,批评者是“包拗颈”,继续封城就说会影响经济民生,一旦解封出了事又怪罪政府草率判断,甚么情况都找事来指责。

两种质疑论调相映成趣

换上解封派的角度看,官方数字显示疫情步入“可防可控”的阶段,党政干部的实际行动却维持不变,对于要工作学习的一般国民来说,自然会心生疑问:为甚么亮丽数据和严厉政策的差距这么大?要等多久才可以大体回复常态?主事者作出了怎样的风险评估?是否应当考虑“按比例防疫”?

↓↓点击下图睇各款口罩抗疫能力↓↓

+24

经过疫情初期的禁言、瞒报和混乱,党政机关的信誉受影响,致出现相映成趣的质疑论调:部份国民唯恐官方为求尽快复工而重蹈覆辙,在统计数字上取巧,所以认为防疫应当“宁枉无纵”;另一些国民则担心官方只求政治正确,防疫从严以保住乌纱帽,实行“一刀切懒政”致官僚主义贻害生计。

归根究柢,在枯燥数字和空洞宣传以外,执政者需要更有系统地解读疫情,讲清楚当下选项和风险,以及提出相应计划,让国民心里有底,那么就不会在看来互相矛盾的资讯中盲目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