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死时速 内地恢复经济策略亟待改变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威胁下,中国经济已停顿近一个月。尽管从2月18日起,内地政府正式启动了全面复工,规模以上工业的复工率已超过90%,但迟迟未能刺激民众的消费意欲,尤其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逾半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依然面临生死考验。
若疫情持续,政府无法有效疏导民众过度担忧的情绪,依然只将重点放在工厂复工,忽视刺激民众消费等需求,那么大多数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还能再坚持多久?内地政府加紧复工、恢复经济的成效又如何呢?
撰文:于子志
回看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俗称“沙士”)疫情期间,内地经济主要依靠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如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份额已占内地GDP近54%,就业人数亦达全国总数的近50%,经济结构明显已有重大改变。
然而,在今次疫情中,内地政府却沿用旧有思维来恢复经济、复产复工,尽管决心、魄力很大,但依旧懒于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仍然用那一套对待制造业的最简单、方便的做法,来恢复一个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体。
关键在于刺激需求 恢复消费
自1月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百业停顿之初,内地政府已开始通过央行、财政政策释放更多流动性和提供资金补贴,以助企业抗击疫情,从而避免核心企业停摆。然而,踏入2月,部份企业因疫情无法开工营业,尤其是服务业面对收入锐减、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时,政府还是在用金融、财政工具来为企业输血,务求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到2月下旬,即内地政府动员企业全面复工时,尽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周二(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但地方政府大多还是习惯性地在减费降税和提供贷款上做文章,例如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社会保险费可缓缴最长六个月,免收滞纳金;对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需的电、气、水等,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承租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的企业,可以减免或减半收取一个月至三个月房租等。
内地政府在恢复经济、支持复工上不可谓不努力,但努力的方向似乎出了问题。对于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企业来说,当下面对的最核心问题不在资金、原料和经营成本上,而是要恢复销售,收入现金流,这一切的关键便是要启动消费、恢复需求。假若消费没有恢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卖不出去,即使政府提供再多的贷款、降低再多的利率,企业也不会积极开工,因为勉强开工只会积压更多产品,增加亏损和负债。
以影院和餐馆为例,政府无论提供多少贷款,只要没有顾客登门,企业就不会开业。勉强开业只会增加水电和人工等开支,不仅无法增加收入,反而会更快堕入绝境。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警告,在内地忙着复工的同时,需求才是核心逻辑,如果不能有效恢复需求,只会积压复工生产出来的商品,进一步恶化企业债务,并加剧隐性通胀,为内地经济带来更大伤害。
化解时间错配 发挥组织能力
随着抗击疫情形势好转,内地政府应当尽快摆脱最初那紧急复工、支援一线物资供给的“战时”思维,合理评估疫情的实际影响,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和消费心态,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瞄准关键点,化解各种忧虑,从而刺激民众消费,恢复正常市场需求。
目前,内地大多数产业,尤其是服务业面临的是“时间错配”问题—潜在需求被疫情遏制、压抑,而非本质需求不足。在此次疫情的打击下,内地整个消费市场陷于停滞,失去了调节能力,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个“生产—消费—收入—再生产”经济传导过程和市场迴圈更被打断。
企业正在和疫情进行一场“生死时速”的赛跑。可以肯定,一旦度过当前危机,消费必然会随着疫情恢复,甚至出现补偿性爆发。内地最新公布的2019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速高达6.9%,餐饮、教育、健康、影院休闲等产业高速发展,是内地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以影视院线为例,内地电影票房自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在20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后,又在2018年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2018年12月,中国国家电影局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影院投资建设,目标是在2020年银幕数量超过八万块。此次疫情不过暂时打断了这个高速发展的进程,让影院经营陷入困境,但只要帮助行业渡过暂时的难关,之后的盈利能力和发展依然不可限量。
目前的困难是,如果自然等待疫情消散,整个恢复过程可能长达数个月甚至半年,若政府不提前采取措施,大多数企业或会元气大伤,无力支撑到疫情消散后的市场大规模爆发。如何解决疫情带来的“时间错配”问题,让企业从目前的困境平稳过渡到半年后的产业爆发,不仅需要企业自身作出调整,更需要政府的协调与支援。
例如,在一些疫情已近于消散的地区,政府可以透过“消费券”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补贴,刺激消费,缓解消费者对疫情的心理担忧。在疫情尚未退去的地区,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采取价格补贴的方式,像影视院线便可提前预售下半年场次,以对冲目前的经营困境。这种刺激消费、拉平需求的方式,曾在应对2008年金融海啸时起到了良好效果。
促进线上线下经济统筹合作
当然,这不意味着政府需在本就紧张的财政中拿出大笔资金来补贴企业,这种补贴既无法持续,又可能带来通胀隐患。政府更多只是充当组织者的角色,而在目前内地电商平台、金融体系更为成熟的基础上,甚至不用政府直接提供财政补贴,只需通过电子记帐和金融产品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消费券”的发放,以及未来电商平台与受益企业之间的分账。政府起到的更多是种子资金和信用担保的作用,调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其与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并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指明方向。
同样以影视院线为例,内地政府可利用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产业短板,通过财政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例如将一些原先过分依赖线下销售的产品和服务转移到线上,逐步推进内地电视、电影、网络企业的跨行业合作。
目前,内地的餐饮、家电、电商、快递行业已经初步实现了这种产业的联合,但在影视院线、商超、医疗等领域,线上线下依然是两条平行线,相互竞争,内耗不断,没有形成社会合力和有效供给。一方面,民众不能及时在网上看到制作更精良的电影,不能更廉价地享受实体商超更优良的购物环境,不能享受便捷的线上医疗;另一方面,受平台垄断、上网费用居高不下的困扰,好的电影难以推广,实体企业运营成本高企,内地的公立医院更是人满为患。内部恶性竞争的结果,最终会阻碍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导致产出和供给无法匹配民众需求。
如果能够借助此次疫情的契机,促进内地线上线下经济的统筹合作,显现经济的自由切换,不仅将在经济上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国家安全、危机应对上也可以更游刃有余。
其实,内地企业没有太多奢望,相比于政府在货币工具、财政资金上的扶助,企业更希望政府能够根据它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务实地制定调整政策,发挥出政府在经济组织和社会动员上的作用。
上文刊载于第203期《香港01》周报(2020年3月2日)《疫情下的生死时速 内地恢复经济策略亟待改变》。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