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0.5秒生产一个口罩为何仍缺货?原来还差这一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扩散,坊间“口罩荒”的问题始终仍未解决。工信部此前表示,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已经很快,0.5秒就能生产一个。那么为何口罩供应依旧紧张?
原来,口罩并不是一生产出来就可以供使用,生产后还要经历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耗时七天至半个月。
据介绍,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C₂H₄O)灭菌。灭菌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流入市场。再加上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上会有一个时间差。
除口罩外,医用绷带、缝线、手术器具以及诸多不耐高温仍需消毒的物品,都使用环氧乙烷来消毒。肺炎疫情之下,口罩等医疗器材需求激增,消毒剂环氧乙烷的用量也随之增长。
有数据显示,目前内地环氧乙烷的总体产能约470万吨,但环氧乙烷用於单次使用的无菌医疗消毒器械灭菌剂的用量十分有限,用量占比不足2%。由于占比较小,医疗耗材需求量的上升,对原材料价格的擡升十分有限,环氧乙烷的价格一直在低位稳定徘徊。
虽然疫情对于环氧乙烷需求的拉动不明显,但交通运输受阻却令环氧乙烷产业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有内地分析师指出,目前环氧乙烷下游产业及终端复工进程缓慢,物流暂未畅通,整体产业链供需仍然不畅。
此外,据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介绍,口罩看起来做工很简单,但其实生产流程很复杂:比如说在鼻子位置固定的钢圈,并不是口罩厂自己生产,而是上游的生产厂配套;挂在耳朵的绳子,也需要其他的协同厂家来配套生产,相当于一条产业链。
华西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从整体来看,医用口罩生产技术壁垒不高,主要瓶颈在于医用资质和原材料供应。医用外科口罩需要的原材料包括无纺布、熔喷布、滤材、环氧乙烷灭菌、纸塑包装材料、耳带等,原材料准时供应和人员到位是决定目前产能恢复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天眼查”数据,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今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间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富士康等企业近日已分别设置口罩生产线,中国石化也在其销售终端增加了医疗器械类别。
分析指,在解决原材料供应之前,加入“跨界”的企业在生产条件就一定的优势,比如车企、食品厂、纸尿裤厂等自身生产车间便为无尘车间。而在原材料上,以车企为例,生产口罩的原材料和汽车隔音棉一致,都是聚丙烯,或许是其能够迅速加入生产口罩的主要原因。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