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无台湾籍自己承担” 台官员发言踩在两国论钢索上?

撰文: 李富茂
出版:更新:

2月11日,台湾陆委会表示,考虑人道精神并兼顾人员防疫管理,宣布有条件开放“陆配子女入境台湾”。不过,消息一出却引发反弹,相关的措施一日多变,究竟谁能返台、谁不能,令外界摸不着头绪。

2月12日下午,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台卫福部长陈时中再度召开记者会,宣布撤回“陆配子女入境台湾”措施,并表示:“只要是不具有本国国籍的陆配子女且目前滞留中港澳者,一律不予入境。”另外值得一提,陈时中还在记者会说出:“(防疫)国人优先,国籍是可以选的,一开始就是可以选的,已经选了,没有选台湾的国籍,就必须要自己做承担。”

陈时中此番话,不仅成功化解蔡英文政府一日多变的质疑声浪,还赢得台湾舆论掌声、赞赏直称:“霸气的部长”。但在台湾社会一片叫好的情况下,仍必须反思:当初,陆委会提案的动机为何?作为政治人物、作为服务人民的机关,说出“选择承担”是解决社会问题?还是化解舆论压力?而身为台湾卫福部长的陈时中,这席“国籍承担说”能简单概括两岸婚姻家庭的现况?

蔡英文政府一日多变,最终仍将陆配子女入台措施喊停,对此蔡英文表示,非常时期优先防堵疫情。(台湾总统府)

坦白说,当陈时中宣布取消“陆配子女入境台湾”措施时,应该点到台湾防疫能力为止,不须再进一步谈及“国籍是可以选的,没有选台湾的国籍,就必须要自己做承担”的说法,此举不仅突显蔡英文政府的政策随当前“反中至上”的民意浪潮起起伏伏,更显见政府官员对于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乃至婚姻家庭,毫无基本认知与理解。

陆委会第一时间倡议的“陆配子女入台”措施,此举立意良善,在面对冷酷无情的病毒时,具有雪中送炭的加分效果。毕竟,能够持有“长期居留证、长期探亲证之台人、陆配子女”,本就具备“准台湾人”的身分,且也在台湾生活一段时间,只是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管制,才导致这群“准台湾人”未能及时返家。

开放陆配的陆籍子女来台措施,在不到一天内,就被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中)宣布撤回。(中央社)

同时需注意的是,蔡英文政府自新型冠状肺炎发生以来,不断抛出以照护“国人为主”的防疫策略,依此来看,难道这群“准台湾人”并非台湾官员们口中的“国人”?必须了解的是,这群“准台湾人”绝大多数只是因为时间程序未到,来不及成为“国人”,就因为舆论“反中至上”的压力被割舍、被忽视,牺牲他们回家的路?

其次,当陈时中拍板定案取消“陆配子女入台”措施后,台湾舆论立即反转,更因为陈时中“国籍承担说”让台网民瞬间高潮,一面痛哭流涕的说:“选对了总统”;一面又吹捧“以台湾为荣”等说法。这一切舆论的赞赏,已让蔡英文政府直上云霄,完全忘了这样的言论有可能再度撕裂两岸关系,更伤害了两岸民间良性互动的情感。

众所周知,蔡英文政府一开始是运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之“户籍”处理相关人员返台的问题,避开了“国与国”的说法。然而,陈时中却在取消“陆配子女入台”措施的记者会现场,抛出了“国籍承担说”,不啻踩在两国论的危险钢索上,也让两岸婚姻家庭听了既心寒又无奈。

面对开放“陆配子女”来台引发争议后,台陆委会主委陈明通曾亲上火线说明,并限缩申请条件,但依旧没有平息舆论,成了台湾舆论的众矢之的。(杨家鑫/多维新闻)

确实,以往两岸婚姻的经验,大多家庭皆会让孩子入籍“中华民国”,理由不乏为“台湾的护照目前相对好用”、“入台籍持台胞证进入中国大陆很容易;反之,大陆籍入境台湾的手续相当麻烦”、“台湾健保体系、社会福利都很好”等经济因素与便利性的考虑。

然而,随中国大陆经济量体持续扩大,增强了两岸男女在婚后工作长住大陆的意愿,而这般场景当然也让不少两岸家庭“暂缓”陆籍配偶、孩子来到台湾取得“户籍”或“国籍”,毕竟不舍与家庭成员分隔两地,是人之常情。

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现行的两岸婚姻关系上,台籍配偶在婚姻权力当中,不再扮演权势高的一方。也因此,当记者询问两岸家庭之陆籍配偶、子女的“入籍”选择上,通常都会回复:“现在(入籍选择)还不一定”或是“我再与我先生讨论看看、我得跟我太太商量”,这些陈述意味着两岸家庭成员该入哪一地方,并非夫妻某一方能决定的事。

所以,在此说明的是,两岸婚姻面对不同的时空环境,家庭成员的身分选择,是相当复杂的,而这种复杂性不仅仅是两岸政治与经济上的“特殊”关系考虑,其实也表现出夫妻权力关系,以及“何处是我家”的情感性拉扯与挣扎。

回来看到台卫福部部长陈时中的“国籍承担说”,更说明陈时中使用过于轻蔑的心态处理两岸家庭成员的“国籍选择”,完全忽略了牵涉其中的两岸经济、家庭关系、家乡情怀等千丝万缕的面向。反过来问,陈时中为何讲出这一席伤人(商人)刺骨的话,就是因为被选票计算、被政治因素蒙蔽、被舆情压力喘不过气来。

当然,借口理由随便找。但别忘了,陈时中作为台湾政务官员、技术官僚团队之一,应以实事求是,协助民众返回美好生活为依归。况且观察陈时中自新型冠状肺炎爆发以后的发言方式,不时可见称呼“中国”为“大陆”,相信陈时中对于两岸关系的见解,不至于用“仇中”的心态来看待。因此总归一句,蔡英文政府应该与社会舆情适时切割,理性而非感性治理;否则,还不如创造一台人工智能(AI)舆情收集器来作为治理机器,又何必选择政治领袖呢?